特殊教育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54893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 在此 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 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 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 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 (吃、喝等)满足之后

2、,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 3. 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 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 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 能去游戏 . .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 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 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

3、备”说 1. 代表人物 格鲁斯 2. 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 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 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 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 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 “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 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 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 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 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 “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 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

4、。对于这一 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 代表人物 霍尔 2. 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 评价 . . (1)积极 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的内容不同。 (2)消极 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无法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 1. 理论基础:人格构成学说 本我快乐原则 超我理想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2. 主要观点 A.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B.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二)帕勒和蒙尼格的游戏观点 1. 帕勒的角色动机说 角色的选择完全出于内部动机,即

5、受情绪的驱使。 2. 蒙尼格的宣泄说 观点 游戏的价值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 (三)艾里克森的游戏观点 1. 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能够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 (本我)和社会因素(超我)进行协调和整合, 从而使人获得理想的发展。 (四)游戏治疗理论 儿童游戏治疗 (1)什么是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 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 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语来 沟通的感觉和经验, 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戏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 . . 出他的心境、 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 儿童的适 应力会提

6、升, 因而更有能力来应对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于 儿童就好比咨询辅导、心理治疗对于成人一样有帮助,有疗效。 (2)哪些儿童需要游戏治疗? 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儿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适应问题,有的是在学校(例 如:学习障碍、人际关系不良),有的是在家里(例如:亲子冲突,父母婚姻问 题所带来的心里困扰),有些则经历了更大的创伤(例如:家庭暴力、性暴力受 害者,在意外中失去亲人等)。一般而言,如果经由父母、老师的观察或专业人 士的诊断(小儿科医生、儿童心智科、精神科大夫等),发现儿童的确有适应上 或学习上的困难,游戏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推荐。 (3)游戏治疗适用的年龄层 大抵而

7、言,凡是介于幼儿园至小学高年级的儿童皆适合(约3-12 岁)。 (4)游戏治疗的疗程 游戏治疗所需的疗程,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对轻微适应不良的儿童大约需4-6 周; 对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则需8-16 周或更长。 不论疗程之长短, 儿童皆能从游戏治疗中增进自我概念,学习自主性,自我控制, 及更恰当表达情绪、需求的方式。 1. 分析性游戏治疗 2. 发泄性游戏治疗 3. 关系性游戏治疗 4.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第二节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1. 表情 2. 动作 3. 角色扮演 4. 言语 5. 材料 . . (二)游戏性体验

8、1. 兴趣性体验 2. 自主性体验 3. 胜任感或成就感 4. 幽默感 5. 生理快感 (三)游戏的外部情景 1. 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 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 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二、儿童游戏的分类 游戏分类的方法 A.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1. 感知运动游戏(联系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游戏 B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柏登的分类 (1)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 (2)旁观 (3)独自游戏 (4)平行游戏 (5)协同游戏 (6)合作游戏 C按照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9、创造性游戏:角色、表演、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智力、体育、音乐游戏。 第三节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 1. 从教师影响的特质来看: . . 由于教师是教育专业人员, 较之父母对子女影响的零散性、 随机性、偶然性, 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更具有相对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2. 从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的性质上看: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多地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对象,使教师的影响效 力倍增; 3. 从游戏自身的特点来看: 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最本真、最直接的儿童的发展,也找到了了解儿童、 认识儿童和帮助儿童的最佳切入点,成为最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儿童的重要他人; 4. 从时间

10、角度看: 儿童入园后, 每天与老师度过 5-8 小时,游戏在其中占据了最多的时间,因 此在时间维度上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游戏状况教师角色教师行为 儿童无力解决、 需要帮助、 出现不安、重 复一件事情较长时间而无进展、 无所事事 高于儿童的教师观察、指导 儿童需要伙伴、 需要参与和引导、 无所事 事 平 行于儿 童的 教 师、玩伴 参与、观察 儿童在专注、轻松、快乐时低于儿童的玩伴、 学生 观察、参与 三、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1.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能提高儿童游戏的安全性; 2.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

11、教师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参与游戏 1、游戏内容贫乏无聊时,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时 2、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难以解决时 3、教师对幼儿的部分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教师的不适宜介入也会影响儿童游戏价值的发挥:P57。 四:游戏介入的基本策略: 为不同的年龄班开辟不同数量和内容的游戏区; . . 在不同的游戏区开设有挑战的发展区; 将游戏纳入到一日的作息制度中; 遵循游戏区指导基本流程; 选择游戏观察目的及工具。 . . 主题二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 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 主题、情节、

12、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 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 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 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实训内容 让学生清楚知道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掌握草原上的小羊游戏、 金锁银 锁游戏、小鹿种青草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 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教,在试教过程中学习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导入案例: 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 妈妈、宝宝等,会想出很多成人的事来模仿, 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 照相馆:小朋友戴上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其他小朋友拍 照 问

13、题:以上游戏属于什么类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 活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Q: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要求小朋友扮演角色,这两种游戏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 呢?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情节:现实生活的印象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 :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反映的是 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 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 .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 特征: 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

14、模仿范例(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 所模仿的对象。 如,司机方向盘的转动; 交警手臂的挥动; 医生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解放军小军帽、腰扎皮带; 骑马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 Q:互补性的角色有哪些呢? 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 如,母子中的母亲,医生病人的“医生”,理发师顾客的“理发 师”,老师幼儿的“老师”,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这种角色选择、 扮演都多发生于成人幼儿之间,而很少有幼儿幼儿之 间的。如,游戏中

15、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象性的或虚幻性的角色。 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 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eg: 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 白蛇传中的许仙, 还珠格格中的小 燕子。 (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 师、营业员、理发师。 . .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 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受经验影响: 另有研究表明: 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 打针等游戏。

16、(3)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与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 定的相似性。 Q:积木、沙、树叶、草、石头可以假想成什么?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听诊器、方向盘等, 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 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园玩、去串门、做饭、买菜 等, 游戏中的动作, 不是具体某人、 某一动作的翻版, 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 如,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等是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 Q:什么是游戏规则?你能举例吗?角色游戏有游戏规则吗?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游戏中的规则是明显的, 制约着每个参加者的行动, 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 同规则。 但是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包含在每个角色中。 如,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态度,及别人与之的相互 关系、语言、声调、思想感情等,就是角色游戏规则。 孩子们有时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戏,是“假装”的, 但他们总是试图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