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52985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联系生活实际,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把 “ 问题解决 ” 作为目标之一 .把“ 具有问题解决的能力” 作为 “ 数学素养 ” 的一个重要标志。数 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现实 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先前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突出在问题 解决过程 中学 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社会性环境,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

2、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每个学习者都有 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 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统 计初步知识 ” 这一内容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播放“ 某一路段过往各种车辆情况” 的录像,让学生进行 分类统计。学生们面对穿梭不停的车辆无法统计,在学生们的要求下,老师放慢了播放的速度,但仍然无 法得出准确的结果。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们产生了合作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下,很快完 成了这次较为复杂的统计工作。教师通过这一环境

3、的创设,使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学 习,使学生体验到了 合作的必要与快乐。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力的建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学习工具软 件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索,操纵有关的变量,观测和分析有关的数据资料。比如,学习者可以利用“ 几何 画板 ” 来探索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利用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来帮助自己处理各种数据,分析其中 的规律;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报告自己探究的结果,与同伴交流。另外,网络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现、 探索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童弟周说过

4、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关键就是激发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通过 “ 情感教育 ” ,培养学习兴趣。 “ 情感 ” 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教师只有用感情去教,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进而迸发出对教师的爱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教师善于语言 感染,与学生情感交流,及时做出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强烈 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

5、学,如温度计表示的气温, 操场里篮球场的形状和面积的计算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决 这些问题,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动填装知识的“ 容器 ” 。不是接 受教训、听话的 “ 驯服工具 ” ,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那 种由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通过课堂改革,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创造条件,采取 适当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终生学习;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通过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

6、信心。只要教师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适宜的机 会,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新的实践中,而且在实践中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 兴趣。 三、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钥匙。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 “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强调了培 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上自立自主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有学会学习,才可 能创新,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 学会 ” ,更要指导他们 “ 会学 ” 。 .指导学生读指导学生读 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

7、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 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一个正 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 是 16 的平方根( ); 16 的平方根是4( )。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 因为他们更熟悉 “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 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 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

8、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 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 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 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 研究者的态度去读, 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 “ 懂” , 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 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2、指导学生听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

9、,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 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专注、专 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 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 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 听 会” 转变为 “ 会听 ” 。 3、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

10、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 同化 ” 或“ 顺应 ” ,形成新的数学 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 同化 ” 或“ 顺应 ” 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从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 ” 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 惯,使学生学会深思;从挖掘“ 问题链 ” 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 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 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

11、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 “ 思在知识的转折 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 ,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4、指导学生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 3)2= 32,(2 3)2=2 32,(34)2=324 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 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 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 学演算的前提条件;

12、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 式;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 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 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5、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 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 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 教学方法,

13、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 消化不良 ” ,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 理解记忆法。简化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系统记忆法等等。此外,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 四、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动力 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 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 持性和情绪调节,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自

14、信心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创 新能力的动力 . 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是有必要的。比如: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后,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 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

15、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 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 很 好!”“太棒了! ” 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 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 借分 ” ,但必须 “ 双倍偿还 ” ;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 延迟评价 ” 。通过 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

16、不但要让学 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说: “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 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给学生犯“ 错误 ” 的机会,同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 学生只看见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将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遮住,然后请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学生认 为,看见的角是锐角,被遮住两个角也应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学生认为,虽然看 见的角是锐角,但被遮住的两个角中可能有一个直角,也可能有一个钝角,因此,这个三角形可能是直角 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也有学生认为,如果看见的锐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那这个三角形一定 是锐角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 纳等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