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138070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2013级法语班,引言,随着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崛起的呼声已越来越高。当代青年不仅肩负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负着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先进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然而,当代青年受现代启蒙和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我们该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充实内心,用古哲先人的智慧构建起当代青年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1,2,3,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解读传统美德,4,去其糟粕,实事求是,何为美德? 简而言之,就是美好的、给人以幸福感的一种品德或德性。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不但使人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也能够使人克服生活中所遇到

2、的困难和痛苦,还能使人增强对善和对自我的体认。,中国历来号称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有着丰富伦理道德思想,其中蕴涵了许多优良传统美德智慧,这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根基,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是内省的文化,也是一种修身的文化。它更强调人的价值自觉,更强调“人人皆可成为尧舜”的君子人格的培养,更强调人的主体性、价值性、道德性。所以中国文化从先秦以来,一直以价值自觉、道德建构、人格操守修持作为它最基本的特点。,如何解读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传统的文化成了中华民族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精神内核、生活守则。所以人们判断是非、善恶,基本上是由先人们最基本的价值元素作为判断的,他们也从这些

3、思想家的思想当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国优良传统美德智慧的内容极其丰富: (1)天人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人道要遵行天道。 (2)人我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作为伦理的黄金律,这和基督教所提倡的“不杀人,不奸淫”,和佛教的“修行成佛”,一起成为最基本的人类共同准则。 (3)个人气节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更是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也极其富有特色: (1)文道结合,以文载道。 (

4、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3)蒙以养正,以小见大。意思就是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有功效。 (4)长善救失,防微杜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5、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的内在契合,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气质,分别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

6、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是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注释,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它两个“倡导”的基础,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性。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是统一有机体。,社会的“自

7、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 公民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 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总体而言具有内在契合性,即中华美德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然组成部分。,在当代践行中华美德要认真应对“恶德”的激烈挑战,须有效对抗厚黑主义与丛林主义的泛滥成灾对道德人心的败坏,更要通过上行下效的精英践行使美德流布于普遍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文化主流和显学。要认真研

8、究并采取措施满足大众的道德焦渴,解除人们的道德焦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悉心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引导人们沿着人性升华的阶梯不断迈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成就“有德、成功、幸福”的人生梦想。,助人为乐,关爱孤寡老人,奉献社会,中国传统美德智慧的当代价值,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对我们当下价值观的建设,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性元素。任何社会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割裂与传统的血脉联系,都不可能把传统完全抛弃,另辟一方天地。我们今天价值观的建设也应该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元素内核,作为今天建设当下价值观的最基本参照。这不仅仅是传承,更是弘扬。,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

9、基,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 传统美德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资源,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而且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说明了传统美德在现代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地位。,(一)现代社会道德生活方式的嬗变呼唤传统美德智慧。 现代社会已跨入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一个崭新时代。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更具有主观性、想象性、虚假性、模仿性、创造性、社会性、隐蔽性、可感性、可推断性、交互性、持久性、娱乐性、迅速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 由于上述特征,因而在当今的社

10、会产生了多元化、去中心化、个人化、虚拟化等现象。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中更是体现出来。多元化、去中心化,这既标示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丰富化,同时也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生活方式的混乱化、模糊化,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阻滞力。,个人化的出现既体现了现代人的主体性加强,同时也伴随个人主义的产生, 在我国市场经济里突出表现为唯利是图: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天下,贪污腐化屡禁不止,人与人之间处心积虑,人之为人的诚信原则也在经济膨胀力中显得如此软弱。 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诚信道德的建设,把诚信看作是立人之本、执政之基、进德修业之源,不仅把它看作是一种人道,更把它看作是

11、一种天道,“诚者,天之道也”。因而重新追寻传统美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二)现代人生存方式的蜕变呼唤传统美德智慧。 当下人的生存方式正处在摆脱身份、等级和出身等封建传统向现代“自我发展”的转型阶段。 在中国,人们普遍对规章制度不信任,对优良传统不信任,对专家系统不信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评价标准是凭自己个人主观所左右,人们对事物的道德评价也因个人好恶去评价、去践行,没有一个客观的社会标准,这势必造成道德相对主义。而传统美德教育,就非常注重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统一的价值取向,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润滑剂的作用。,(三)现代道德教育的迷茫呼唤传统美德智慧。

12、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学校忽视传统美德教育,而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导致了人们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非客观性,因而,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 青少年比较自私、狭隘,缺乏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就需要今天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回到德性伦理学时代,回到德性论时代的主张。这是因为传统美德最贴近人类的天性,因此,传统美德智慧智慧既古老又具有时代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去其糟粕,实事求是,据报在安徽六安市街头,二十四孝被做成街边护栏上的公益广告,二十四孝之一“埋儿奉母”的展示引发热议。 “埋儿奉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讲的是东汉郭巨家境贫寒,妻子生下孩子后,郭巨担

13、心如果供养自己的孩子会影响赡养母亲,于是决定埋子奉母。宣传者本意出发点是好的,是在宣扬一种孝道,但让每一个看到这个故事,眼里满是血腥,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为了赡养老人,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埋掉,以伤害生命的代价尽孝,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泯灭人性的做法,这样的孝道文化是一种缺乏人性的极端的 “愚孝”。,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出席广东佛山某活动时称小学生给父母洗脚是愚孝。 “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今天来佛山的路上,谈到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觉得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母亲的脚抱一抱才能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传

14、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时下大兴国学教育,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中小学还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虽然有形式主义之嫌,但是未必没有效果,让孩子给父母洗脚,孩子和父母的心灵都会受到一定的触动,之前不是有新闻说小学生当众给母亲洗脚,家长孩子哭成一片吗? 可见,这种形式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更不是所谓的愚孝。 当然,作为子女,不让父母操心是最大的孝顺,让父母活得开心是最大的孝顺。在这个大前提下,做一切有益于父母的事情,就算有点形式主义也是应该提倡的。 百善孝为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为父母洗脚都放不下架子,更何谈尽大孝?,愚孝是指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

15、对父母或长辈做出极大的牺牲。(这类人群多是童年等不到父母平等的关爱)。 “愚孝”多是以戏剧化的方式在出现:父母对一个孩子进行似乎没有餍足的索取,同时却对另外一个孩子给予无限的付出。,何为愚孝?,盲目“愚孝”不可取 邹越说:“中国有四孝,孝敬父母、孝奉师长、效忠国家、孝敬生命。其中,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讲孝道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中国人人性之根。中国的孝,其实是要懂得知恩图报。” “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也就是孝,但是,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与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平等的,子女回报往往小于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在子女愿意的情况之下,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剜肉救母与割肾救母都是好样的,是付出与回报的一种平衡。 但是,应当反对封建社会中盲目的“愚孝”,比如,吃了自己亲身孩子的肉病就立马好了,孩子就必须割肉给父母,这样的“孝”不是“孝”,而是“变态了”。,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 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一切有益于现代道德体系建设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 这才是真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正确做法。,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美德:,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