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132009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谁来主持城市的模样与秩序?,木兰辞回忆 木兰家为什么必须去出征? 木兰出征前去哪里买了东西? 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了哪里?,内容框架,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 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 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7.5 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 7.6 中国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7.7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政治、军事因素是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主要动因;,明清以前中国农业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场所大多在农村,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的统治堡垒和消费的场所,因此城市

2、建立、发展的首要原因是统治者政治与军事的需要; 宋代以后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区不断出现因为经济要素集聚原因而产生、发展、繁荣的城市,经济职能的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社会结构不断多元化 ,城市的空间结构也不断适应相应的社会经济职能而转变; 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城市职能由政治、军事向经济生产的转换是缓慢而不彻底的,是一个自发的过程;,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自秦统一中国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发生分裂和动乱,残酷、激烈的战争造成社会的大破坏,而城市是破坏的主要目标; 因此,中国古代城市虽然多次出现辉煌的时期,但是都不能持久保持,而

3、是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随王朝的兴亡而兴盛衰落; 发展衰落破坏恢复发展衰落破坏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又一特点;,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呈分离状态;,秦汉时期,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5,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的城市数量较少 ;,南北朝之前中国城市分布情况,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呈分离状态;,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长达数百年之久,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人口南迁,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等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区;

4、 随着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兴起,运河沿岸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 明清时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也较为繁荣,远远超过了北方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分布的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南北朝之后中国城市分布情况,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呈分离状态;,中国的历史上政治中心总体是在北方; 早期中国的政治中心集中在经济最发达的中原地区,特别是长安、洛阳一线; 然而,从隋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江淮及江南一带转移,由此产生了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现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 由于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隔较远,因此两者之间必须修建交通干道(大运河

5、),从而带动了一批沿线城市的兴起;,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数量繁多、人口众多且规模宏大;,中国历代王朝并无关于设市标准的具体规定,大体上可以把建有县治以上的城邑作为城市; 秦代有近400多个县,汉代为1500余个,隋代为1200余个,唐代又增加至1500余个,北宋为1200余个,明代为1100多个,清代又增为1500多个;,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数量繁多、人口众多且规模宏大;,在我国古代大中城市中,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 目前,国内学者比较认同的看法是六朝时期的建康、唐代的长安与洛阳、两宋的开封与临安、明初的南京和清代的北京都

6、曾达到百万之多;,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数量繁多、人口众多且规模宏大;,与城市人口规模相适应,中国古代城市的用地规模也较大; 府城的占地面积通常有数平方公里;省城的面积往往超过十平方公里;至于都城的面积则高达数十平方公里; 如隋大兴城、唐长安城达到84平方公里,而对比国外古代的城市,其占地规模一般都比我国的相应城市要小得多;,7.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在2300余年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过程中,不断改朝换代,生产力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封建生产关系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基本都是封建社会型城市,在发展方式上也没有根本剧烈的变化; 总体

7、来看,按政治军事要求兴建的城市、规则的城市、采用集中市及坊里制的城市在古代前期多一些;自发成长的城市、不规则型的、采用街巷制及商业街形式的城市在后期多一些;,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广阔的平原地区;,平原是中国城市的摇篮,中国最早的三大农业地区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黄河下游平原也是中国城市最早兴起的地区; 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能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水陆交通便利的干线;,中国早期的城市大都是政治统治的中心,选择城址也必须以交通便利为原则,才能够满足其给养; “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福冠海

8、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都之中,跨街衢之路也。” 例如,秦代通往全国各地的十条干线,都是以咸阳为中心展开的;,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水陆交通便利的干线;,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商业、文化中心,其城址的选择也必须考虑水陆交通的便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即把城市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才可以形成商业都会; 城址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文化中心的形成;汉长安太学等;,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兴起的一些港口城市其选址就是借助其优良的港湾;,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地形有利、水源丰富;,地形指城市周围的地形和城市内的微观地形; 对于周围地形,

9、城址必须选在地形险要的地区之中,易守难攻,比如六朝时期的南京城; 对于微观地形,指城内地形富于变化,可以创造出艺术性的效果,比如元大都利用金朝开凿的太液池布置宫城和皇城,同时利于引水;,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地形有利、水源丰富;,水源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所以历代都城都把水源作为都城选址的重要依据; 比如隋唐长安(“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碱卤,不甚宜人”隋书文帝本纪),元大都等;,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地形(高程)高低适中;,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即城市的选址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容易引水

10、不便或受到洪水的威胁,应该充分结合并利用现状,选址在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区;,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气候温和、物产丰盈;,城址应该选在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地区,即气候温和、冷热相宜,雨量充足,干湿适中的区域; 根据对全世界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统计,热带城市占总城市的7.6%,干燥带占5%,温带占72.6%,冷带占14.8%,寒带(两极地区)0%(日 矶村英一),可见全世界城市中温带占了绝大多数;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当其他地区具备城市选址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产生城市;,7.2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原则,气候温和、物产丰盈;,物产丰盈指农、林、牧、副、渔、矿、水等各

11、种物质资源的拥有量能为城市的兴起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 中国早期的城市大多起源于农业较发达的地区;,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政治型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的城市,即统治者及其政治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城市中占绝大多数; 大致可以分为四级:中央、省、府州、县; 中国的都城,从产生之初即筑城(修筑城墙);地方性城市,从汉代起,普遍筑城也成为定制;汉书高帝纪:“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政治型城市;,政治型城市也有工商业,但不占主要地位,市场往往被禁锢在一定地区,集散的货物也以为统治者服务的商品为主;,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经济型城市;,这

12、类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显示处欣欣向荣的景象; 它们大多位于水陆交通干线之上,或出于海港、河港的位置,有发展成为,经济都会的一切有利条件; 这类城市有些虽然是都城,但由于经济发达,也被划为经济都会; 南北朝以后,南方经济都会日渐增多;唐宋时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都会遍布全国;元明清时期,经济都会除北京外,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军事型城市;,军事型城市指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城市,或主要的设防城市,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都比较薄弱; 这类城市主要集中在边防线上,设置军事机构,皆具有坚固的城墙和一整套军事防御工程,并驻扎重兵; 如明代的蓟州

13、镇(河北遵化)、宣府镇(河北宣化)、山西镇(山西太原)、甘肃镇(甘肃张掖)等;,7.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职能),文化型城市;,文化型城市指以文化功能为主的城市; 但文化机构不能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只不过文化功能比较明显或占主要地位,所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没有单一的文化城市; 如明清西安城,书院门就是其文化区,这里有关中书院、西安府学、咸宁县学、文庙等文化功能区,形成西安城内的文化区;,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文化:人类在社会历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地理等;,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文化成为影响城市

14、规划的独具特色的因素; ,“天人感应”的思想、“易”学说、“风水说”等构成了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完整的理论体系;,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圆地方说是中国早期特有的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感知,“方属地”的认识已经被赋予了高度的象征意义,成为人们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 反映到城市的形制上,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方形城市”的思想基础;,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西周是奴隶制的发达时期,把“天命”作为统治广大人民的手段,其最高统治者也以天的代言人自居,称为“天子”;周

15、人崇尚“天命”,必须把“天”的意志首要地位,凡事必须依照“天命”; 董仲舒:“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明堂之制,既为古宫室之通制,故宗庙同之。”即三者的布局形式要一致,都是“天命”的具体表现;,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五行、阴阳和易,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辨上的基本范畴; 五行思想是对世界构成物质及万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 阴阳思想是揭示万物运动过程中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 易学说是在较多吸收五行、阴阳思想基础上,由原始的占卜术发展而来的系统的归纳、解释世界观的理论;,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五行

16、、阴阳和易学对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强调星宿与人类各种社会活动之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布局中极有特色的“象天法地”的基本思想;如春秋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象天法地,建成大城。” 易学将卦数之律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形成了古代中国城市布局讲求用数的基本特征;如多采用六九之数,在易学中代表壮大、成熟、丰裕、圆满之意; 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群体建筑构图的哲学基础,“万物皆有其耦”,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多讲究“择中”、“对称”、“对耦”等手法,通过明确的轴线统领整个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相土、形胜与风水说;,相土、形胜与风水说,是从中国古代文化尊重天地山川环境的传统出发,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城市选址和布局的一系列思想与学说; 相土思想指各种营建活动要对地址进行比选和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审视,“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汉书; 形胜思想强调山川环境,将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