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127782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隶书史隶书通史ppt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书 法 ( 二 ) 隶 书,一、隶书分为哪几种?,1、 秦 隶 2、 汉 隶 : 西汉隶书 东汉隶书 缣帛书 简牍书 汉 碑,秦 隶,“云梦睡虎地秦简”,汉缣帛书,“汉帛书战国纵横家”,湖南马王堆帛书,武威汉简,汉简牍书,马王堆汉墓简,汉 碑,汉 “张迁碑”,二、 隶书产生于什么时代?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在秦代形成独立书体,于汉代大兴,并成为通行书体。因此俗称“汉隶”。,三、隶书名称的由来,“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取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汉书艺文志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卫恒四体书势 隶 狱吏、衙役,四、隶书风格有哪几种?,隶书是继小

2、篆后通行的实用书体。按风格分有: 古隶、汉简、汉碑、清隶。,古 隶(秦隶、西汉隶书),“云梦睡虎地秦简”,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三十四年,即五凤二年)刻,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钓鱼池。当时工匠取石维修孔庙,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移石入孔庙,现存孔庙东庑。 刻石长71.5厘米,左高38厘米,右高40厘米,厚43厘米,石灰岩质。共十三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3行,隶书,仍带有篆书笔意,简质古朴。刻字处宽25厘米,高24.5厘米,凿成龛形。左侧刻高德裔发现此石的题记。 此刻是继居摄两坟坛出土之后最早之西汉刻石

3、。历代金石学家多有著录。,西汉碑刻 :1、五凤刻石,五凤刻石,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刻。原石为清道光年间杨兆璜在当时的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西60里娄山访得,故又名“赵娄山刻石”。汉代隶书已变秦小篆长方为方形,其书法古拙自然,字划丰满。清陆增祥以为“以笔势审之,似与秦篆差异,丙寅二字,转笔方折,全是隶意。” 专家一般认为此石是西汉赵国群臣为其王刘遂祝寿时所刻。赵廿二年为汉文帝刘恒后元六年(前158年)。西汉刻石传世本稀,又以此石为最早。且其字体浑朴古拙,篆书中兼有隶法,堪称秦汉之际篆隶过渡时期的书法代表作品。亦有个别专家认为此石之“赵”系公元4世纪之“后赵”,或系战国时期之

4、“赵国”。,西汉碑刻 :2、群臣上寿刻石,群臣上寿刻石,新莽天凤三年(年)二月刻。现存邹县孟庙。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七行,每行有直界,行五字,共三十五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膝县孝廉颜逢甲,偕友人孙生容,王辅中游邹县城南卧虎山前偶得之。 此石书法古拙奇瑰,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熔篆籀之意写隶,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以篆为隶,结构简劲,意味古雅。”西汉传世书迹甚少,通过此石,可窥西汉书风。,西汉碑刻 :3、 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田刻石,释文: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斁薼良等用百余人,後子孙毋坏

5、败。,汉简书写的文字内容或是书信记事,或是公文报告,因而不拘形迹,草率急就者居多。汉简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草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 汉简受简面狭长、字迹小的限制。但章法布局仍能匠心独运,错落有致,随意挥洒。,汉 简,居延汉简 1,居延汉简 2,敦煌汉简,敦煌木简,汉 碑 “礼器碑”,清 隶,清 王时敏 自作七绝,清 郑甫 灵宝谣,清 郑甫 陶潜时运一章,清 郑甫 谢灵运石室山诗,清 钱大昕 七言联,清 桂馥 语摘,清 桂馥 语摘,清 邓石如 语摘,清 钱坫 dian语摘,清 巴尉祖 节临西狭颂,清 巴尉祖 五言诗,清 黄易 警句,清 黄

6、易 摹娄寿碑,清 伊秉绶 节临张迁碑,清 阮元 五言联,清 陈鸿寿 五言联,清 张廷济 五言联,清 吴熙载 七言联,清 何绍基 五言联,清 赵之谦,清 金农 摘语,清 金农,五、隶书产生的意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始了今文字。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行草书。 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它的点划分明,粗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六、隶书的欣赏与临摹,1、 隶书以汉隶为宗,汉隶以汉碑为宗。 2、 西汉(前206-25)碑刻存世较少,只有十几种,字数少且篆书体势浓,波挑笔画不明显;隶书艺

7、术发展的顶峰与昌盛期在东汉(25-220)。 3、 隶书的结构特点: 1)形体扁方,字取横势 2)笔画平直,布白精巧 3)没有钩画,左舒右展。,东 汉 碑 刻 八 种,石门颂(148)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全文共655字,全面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1、 石 门 颂,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石门颂,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8、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桓帝永兴元年(153)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3.6米,广1.29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 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书汉廷,请设立一名掌握孔庙礼器的低级官吏,其级别为“百石卒史”,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2、乙瑛碑,乙瑛碑拓片,3、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156)。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9、礼器碑,礼器碑,4、衡方碑 汉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方碑。碑文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有碑阴,只存题名二列,余皆漫漶。 此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刻,现在山东泰安岱庙内。,衡方碑在书法艺术上比较明显的特点,可归纳为方、重、满三字。 所谓方,主要体现在用笔与结体上; 所谓重,主要体现在体势和气韵上; 所谓满,主要体现在布局和形态上。,衡方碑2,5、史晨前后碑,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史晨前碑、史晨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立。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 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秀美,风格俊雅,为著名汉碑之一。,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建宁四年(

10、171)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 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6、西狭颂,西狭颂,7、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碑石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1956年移立陕西西安博物馆碑林。,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 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曹全碑,8、 张迁碑,又称“汉故令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现存山东泰安岱庙。 “张迁碑”历来为世人所重,视为汉碑中的上品。它用笔朴实雄强,方笔较多,结体方正,气势内敛,于朴拙中见高古、灵动。,张迁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