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

上传人:nj****e 文档编号:148121409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金融科技转型的战略与思考目 录一、从银行到金融科技公司3二、银行转型中的困惑与思考6一、从银行到金融科技公司我们为什么会从银行走到金融科技公司?其实是因为我们看到这个行业一直在变化,这促使我们决定做金融科技战略规划。不知道多少人有读过消失的银行?建设银行可是全体员工都在读。这本书讲的是:如果不做任何努力,国外的银行这个行业会如何被金融科技公司或互联网肢解直至消失,随后作者提出了贝塔银行的概念,以此来应对挑战。 消失的第一个阶段是取代银行网点; 第二阶段是逐渐减少银行网点的功能,即越来越多人不再去银行网点; 到最后实际上是对银行造成了降维打击。实际发展这么夸张,金融和科技最终进一步融合,从

2、前几年BBVA提倡的开放银行一直到更潮的Marcus,银行最终要把科技融进去,完成最终的进化。进化是什么?不是你主动选择这个变化,而是你不变就将被淘汰,这是一个行业在进化,而不是个体。去年我去了波士顿(9月份),在纽约和波士顿街头看到了不太一样的Capital One,跟它相似还有一家星展银行,就是传说中的咖啡银行。银行功能就是一台ATM摆在门口,看不到传统的柜台,主体更像是一个星巴克。金融界的人或者客户在这边聊天,二楼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甚至职场人士开放的会议室工位。这种引流模式完全是倒逼出来的。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去西班牙参加麦肯锡金融创新大会,也看到了全球非常多银行正在把金融科技或者数字化转型

3、业务从银行主体业务中独立出来。在中国,这个事情最早不是建设银行,而是兴业银行。从国有银行来说,建设银行是第一个去做的这件事,力度也非常大,就是看到外部变化而做出的主动反应。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业内报告。这是波士顿咨询报告,描述的是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趋势,过去金融科技公司在国内其实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一些公司,未来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API将融为一体。大家知道建设银行有三大战略,除了金融科技,还有蓝海战略和普惠金融战略。下一阶段银行做金融科技,随着业态改变,等到看不出什么是银行,什么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时候怎么办?那我们就要找到结构漏洞,结构漏洞的机会可能不在To C市场,而是在To G和To

4、 B市场,越多机会也意味着越多的陷阱。下图是国外一家银行,这个银行在线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找到一个互联网公司替代它。这个银行叫富国银行,它的任何一个功能都可以在美国线上找到一个公司跟它对应,也就是说消失的银行不是为人耸听了,其实已经发生了。比尔盖茨在1997年的时候就说了“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我们不需要银行”,这句话是消失的银行这本书开篇。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什么叫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是不一定需要银行?银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所有的发展其实都是基于它的本质,如果大家有都读过银行4.0这本书,如果你要去改变一个行业或者改变一个企业,一定要应用第一定律抓住本质。类似于马斯克造火

5、箭,他不是按照NASA路往下造,而是回到火箭最开始的设计为什么要这么造,从这方面开始重构。二、银行转型中的困惑与思考我们看银行业发展,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存贷汇。在过去都是靠人工来维系,银行客户经理经常干两件事情,拉存款,放贷款。如果有新兴业务发展,我们会把贷款利润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其实都是跟客户在整个过程中靠人来完成的。但是银行买钱卖钱,从存款到贷款的基本逻辑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存款就是互联网金融经常做的事,它把大量的高息存款收进来以后出现了什么问题?找不到合适的资产端。其实过去银行的核心能力在资产端的分析,忽略了上图左边很多东西,忽略了最重要的客户体验。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用新的科技方法,用

6、“更好”的价格在资金端进行创新,但是最后找不到资产端的时候却崩溃了,这是银行业本质逻辑。在整个金融科技发展中一定要抓住本质逻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然后看用技术怎样才能把本质逻辑做得更好。我们有这么多思考,但很多事情往往不是思考透了才能去改变。压力到了,很多时候其实没有做好准备。下图是临时前两天刚看到的一个文件,它就在讲银行转型要从四个支柱出发。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的人特别喜欢把这个事情思考清楚再开始干,但是很多互联网或者小B没有想清楚为了抓住机会说干就干,这就是思维上最大冲突。这四个支柱讲的都是银行业现在在想但做得很慢的事情,包括找到客户价值,找到客户的触达点,类似于金融敏捷性、数据分析

7、等,但是我们银行始终在原地踏步,停留不前,为什么呢?就是很多科技人员在金融体系里面,做金融的人用钱赚钱已经习惯了,但是做科技的人其实是要不断打磨一个产品或者打磨一类应用,两个耐心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在银行体系内部是产生巨大思维冲突。这个困惑来自于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困惑我找到一些答案。就是一个To B和To C思维,一个企业要做大,一定要在两个点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一种是复杂系统,一是规模化运营系统。很多To C和互联网企业是在规模化运营里面找到最佳平衡点。如果一个企业在这两边来回飘动,这个企业是做不大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本公司进化论,这里面讲的道理,就是说在复杂系统它的决策逻辑

8、是不一样的。这里决策逻辑很简单,客户一看价格低或者是体验好,马上过来了。但是在复杂系统里面,它的决策因素和决策流程特别多。如果银行在今天去做To B业务或者To G业务转型的时候,用这个思维是做不成的,所以一定要回到复杂系统里面做,在复杂系统适用企业社会项目以及小企业,小企业就是这里面灰色的地带。我们银行转型,觉得互联网很好,结果一学就失败了,互联网觉得银行这个钱好赚,他一学也没做成。为什么?他在用这个逻辑干那边的事,我们在干那边的事又想着这边的逻辑,这是我们经常会陷入的陷阱。银行业里很多人不服,他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那我们该怎么做?最好的做法就是抄。我们话题是“抄”越技术,国内很多创新都是抄

9、的。我们看到很多报告,往往我们会看两种报告,一种是新兴的技术报告,另外一种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它都是一个学习曲线。那超越这个时代,金融科技走左边路线?还是走右边的路线?其实我也没有答案。我们经常会被高层抓过去问,区块链很好,你给我回答一下区块链在哪?我们比较一下下图,右边技术图是在上升阶段,还是泡沫破裂阶段,还是走到了稳定阶段。再结合看一下,这边有一个类似区块链数字钱包,在这个业务上看它死了没有,这两个图要结合去看。每个创新业务开始从低点到顶点再掉下来,最后活下来的人。在这个图上技术实在太新了,还没有走到最右边,但是在业务上是可以走的。本质上来说超越技术首先是业务,但只有业务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什么?如果这个标题叫“始于技术,终于信任”的话,信任一定是从技术到业务,从业务到人,所有的东西都要回到人这个事情上。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Windows相关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