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099794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 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 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

2、后不一致)。,考点一、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012茂名一模)材料二:近年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迅速膨胀。专家称,一方面,民间借贷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同时也使部分私人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获得更多收益,但另一方面高额利息重压之下,一旦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将导致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血本无归,进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 材料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九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加

3、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等。 (3)结合材料二、三,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谈谈你对民间借贷的作用的理解。(8分),练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4分) 对于民间借贷既要看到其有积极的作用的一面,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提高资金利用率;(2分)但也要看到其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一面。(2分),考点二、矛盾的基本属性,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

4、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磁铁的南极与北极,纪律,自由,先进,落后,正确,错误,成功,失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

5、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 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 一劳永逸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6、物极必反; 7、否极泰来; 8、乐极生悲; 9、因祸得福; 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

6、方的相互转化。 11、吃一堑,长一智; 12、失败是成功之母: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2012全国卷 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A B C D,练习,C,

7、(2012海南高考)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 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 基本属性。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不克服缺点,就不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练习,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C.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

8、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练习,B,(2012深圳一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

9、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2)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6分),练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3分)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分),海岛开发正在迎来热潮,但海岛的生态环境往往独特而脆弱。国家海洋局要求“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保护海岛自然属性,防止海岛灭失

10、”。据此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海岛的开发,只有利于海岛的保护。 请用哲学的有关道理分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8分),练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坚持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看问题。海岛的开发与保护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互为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海岛经济和环境保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海岛开发的好,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优良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过度开发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只强调保护环境不进行开发也不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 举一反三: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效率

11、和公平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等。,考点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以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典型案例分析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2、4、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原理内容】 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典型案例分析 1、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13、。 5、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1)相互区别 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 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2)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注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

14、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要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否认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苹果,水蜜桃,菠萝,水果,共性,个性,寓 于,寓于,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 离不开 共性,典型案例分析 1、见微知著; 2、一叶知秋,一燕知春; 3、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4.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

15、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6、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考点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其对事物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次要的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主要矛盾的顺利解决。 2、【原理内容】 (1)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

16、论】 (1)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着重把握(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2)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两点论),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抓重点”的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釜底抽薪;重中之重 打蛇打七寸,“不忽视次要矛盾”的俗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典型案例分析 1、画龙点睛; 2、提纲挈领; 3、纲举目张; 4、牵牛要牵牛鼻子; 5、射人先射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6、统筹兼顾; 7、好花还需绿叶扶; 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9、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10、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1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 12、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五: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1)矛盾主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