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件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099632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课件精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出师表》课件精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出师表》课件精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出师表》课件精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出师表》课件精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课件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课件精(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 师 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 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 相 杜甫,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

2、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o)亭(现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写作背景,诸葛亮故事汇萃,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

3、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表: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经典句段停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

4、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教学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读准下列划线字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5、(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c,b,b,hng,fi,s,n,zh,zng,b,qu,p,B,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yu,y,hng,zhng,wi,s,ji,zu,wi,zhn,zhu,攘( )除,rng,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 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人力疲劳,物力

6、缺乏。,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特别厚待。,过分地看轻自己。,发语词,大概是,向,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今天下三分,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盖追先帝之殊遇,5,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6,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一段),现在,死,实在,确实,时,原来是,这就是,优待、厚遇,发扬光大,形作动,发扬、扩大,适宜、恰当,阻塞,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的臣子, 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作战,这都是追怀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

7、缘故。,译文陛下确实应当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有利的主观条件是:,思考1:,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思考2:,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 这一段的主旨在

8、于哪几句?,思考3:,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诚宜,提建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是所有蜀人都十分痛惜的,此时肩上的担子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思考4:,第一段分析,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 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 不宜,(正反),(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陟罚臧否,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以昭

9、陛下平明之理,(第二段),全、都,善恶,应该,罚,治理,显示、昭显,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公平严明的治理。,显示,尽忠做好事的人。,译文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相府统领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当交付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阅读理解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思考:,赏罚公平,第二段分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

10、理,严明赏罚,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此皆良实,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悉以咨之,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第三段),都,因此,选拔,给予,全、都,询问,通“缺”,缺点、疏漏,好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 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善良的人,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古时自称,我。,更多的益处、成效。,因此,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品德善良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不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

11、补正疏失,增益实效。,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思考:,亲贤远佞,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晓畅军事,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4,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四段),善良,公正,通晓、精通,推举,军队、行伍,形作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 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通晓,精通。,队伍,指军队。,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而众人评议举荐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无论大小,

12、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伍团结和睦,才能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阅读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姓名,特点,好处,原因,工作,郭攸之、費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宫中之事,悉以咨之,推荐宫中贤臣,推荐营中武将,向宠,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能,众议举宠,行阵和睦,优劣得所,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五段),意动,亲近,表原因,的原因,衰败,遗憾、不满意,那么,指时间不远了,指日可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13、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的原因”,疏远,痛心遗憾。,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译文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王室的兴隆,就时间不远了。,阅读理解第五自然段,先帝为

14、什么“痛恨”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思考1:,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谁?,思考2:,阅读第3、4、5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思考3:,第三四五段关系,宫中之事,营中之事,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先帝简拔之臣,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历史教训,引教训,(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三条建议中,哪一

15、条最重要?为什么?,.“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也是针对刘禅“亲小人”而言 .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这一思想贯穿全篇,后文屡次照应,思考4:,“亲贤臣,远小人”,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2,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不以臣卑鄙,4,猥自枉屈,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第六段),亲自,暂且保全,闻名显达,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辱,降低身份,因此,奔走、效劳,通“又”,整数后表零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亲自,苟且保全,闻名做官。,因此,快跑,喻奔走效劳,通“又”,表余数。,因为,拿,译文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故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译文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阅读理解第六自然段,叙述作者身世的是哪几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思考1:,下文哪一句与划线句相照应?,不以臣“卑鄙”,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作者自叙身世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品格?,思考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思考3:,三顾茅庐,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恐托付不效,以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