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064808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增分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训练 1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时间: 45 分钟 读沿某半岛甲、 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 12 题。(8 分) 1图中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B)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解析: 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 )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 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 2图中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D)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

2、于山脉西侧,位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 表现。 (2019 渭南调研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 ”, 完成 35 题。 (12 分) 3与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D) A暖流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D寒流 解析: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由于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 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4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B)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 解析: 是热带草原带,是热带荒漠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 5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B) A纬度地带分异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山地

3、的垂直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由于自然带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体现了干湿 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9 太原模拟 ) “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 ”是指在干旱地区, 植物 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 育,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左右时间迅速萌芽、开花、结果,然 后枯萎、死亡的植物群落。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该地区早 春短命植物种类丰富。据此完成68 题。(12 分) 6该山地位于 (B) A小兴安岭B伊犁河谷 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 解析:图示山脉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荒漠草原带,可确定该山地 山麓地带气候干旱,随海拔上升,降水渐多,出现森林带,可推断为 地形雨所

4、致,综上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小兴安岭和 太行山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因而可排除A、C 两项;依据山地海拔 在 3 500 米左右,可判断在伊犁河谷,B 对;冈底斯山位于青藏高原 边缘,海拔远高于3 500米, D 错。 7图示不同海拔的植被带中,早春花卉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有着 明显的差异,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A热量、水分B光照、水分 C热量、土壤D光照、坡向 解析:早春花卉的生长主要利用的是早春雨水、积雪融水和一定 的热量条件。不同海拔的热量条件及水分条件差异很大,因而花卉的 种类和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A 对;光照条件虽然也是植物生长 所必需的,但它不能决定热量条件,因而不

5、是主要因素,B、D 错; 土壤直接供给植物养分,但其输送也需借助水分条件,因而也不是主 要因素, C 错。 8该山地是我国观赏“一年生短命花卉”的最佳地点,其花卉 观赏的最佳时期是 (C) A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B3 月上旬至 4 月上旬 C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 D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解析:“一年生短命花卉”利用夏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左右时间 迅速萌芽、开花、结果,6 月为夏季之始,因而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 是花卉观赏的最佳时期,C 对;该地纬度较高, 2 月到 4 月上旬气温 较低,冰雪融化量较少, A、B 错;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气温升高,花 期已过, D 错。 (2

6、019 甘肃天水模拟 )长白山的苔原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与 高纬度的苔原带相区别,长白山苔原带被命名为山地苔原带。长白山 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下图为长 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矮曲林是指不能直立生长,树干斜生扭曲的 森林。读图,完成911题。(12 分) 9图中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为(D)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苔原带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及海拔较高的寒冷地区,所以长 白山山地苔原带应分布在矮曲林之上。故选D。 10图中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的生长环境为(B) A温暖、湿润B寒湿、大风 C微风、寒冷D干燥、大风 解析: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 相

7、似性,北极地区的苔原植物生长环境为寒冷、湿润,所以长白山山 地苔原植物的生长环境应与之相似。图中山地苔原带下分布有高山岳 桦矮曲林带,矮曲林树木矮小弯曲,说明当地风力大。 11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 性是因为 (C) A第四纪冰川的北进 B长白山地形不断抬升 C第四纪冰川的南迁 D自然地理环境的长期演化 解析: 第四纪冰期来临时,气温降低,冰川南迁,导致苔原带南 迁;后来气温上升,冰川向高纬度地区后退,而长白山地区保留了苔 原带,形成了山地苔原带。因此,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 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 12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24 分) 材料一在新疆

8、,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 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 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 )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图乙)。 图甲天山自然带示意图 图乙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8 分)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 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8 分)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 处。(8 分)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 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 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9、(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 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 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 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 (林带及以下 )海拔较低的 (山地荒漠 )草原放牧; 春季转暖向高处 (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 (林带及以上 )海拔较高的 (高 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 在山麓牧场 (利用囤积的牧草 )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 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解析

10、: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 拔角度比较。第 (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多, 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 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 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13(2019 福建莆田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32 分)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 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 )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 “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 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 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 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

11、a 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 矮曲林分布。 图 a 图 b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8 分)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8 分)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8 分)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8 分) 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 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 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 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 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

12、阻。 (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 (或自西向东降低 )。 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 地势升高 (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 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 为农业用地、采药等 )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解析:(1)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 (2)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 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 “矮曲”又体现在 “长不高 ”“弯曲”上, 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3)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 我国地势分布可知山顶高度东西差异大。(4)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 破 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破坏严重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