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049252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5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第5讲~第6讲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波的干涉、衍射 第6讲多普勒效应,目标定位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实质上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 2.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 3.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4.了解多普勒效应,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预习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一、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由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 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 .,总位移,矢量和,二、波的干涉现象 1.定义: 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 ,另一些区域的质点

2、振动始终 ,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置 .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必须相同. 3.波的干涉现象是在特殊条件下波的 .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发生干涉现象.,频率相同,加强,减弱,保持不变,频率,叠加,一切波,想一想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情况是怎样的?是不是振动减弱的点始终位于平衡位置不动? 答案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而振动减弱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差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只有当两

3、列波的振幅相等时,所形成的干涉中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幅才为零,此时该点表现为始终处于平衡位置不动.,三、波的衍射现象 1.定义:波能够绕到 的后面传播的现象. 2.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大小与 相差不多或比 小时,就能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 都可发生衍射现象.,障碍物,波长,波长,一切波,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现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答案声波的波长比较长,容易衍射,而光波波长短,不容易衍射,所以会有“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现象.,四、多普勒效应 1.定义:当观测者与波源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测得的频率与波源频率 . 2.成因

4、 (1)波源S与观测者A相对于介质都静止时,观测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数目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 ,所以,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振动频率 .,不同,相同,相同,(2)当观测者与波源两者相互接近时,它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数目 ,接收到的频率将 波源振动的频率. (3)当观测者与波源两者远离时,它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数目 ,接收到的频率将 波源振动的频率.,增多,大于,减少,小于,3.应用 (1)测心脏血流速度; (2)测人造卫星位置的变化; (3)测定流体流速; (4)检查车速; (5)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想一想当汽车远离观察者时,听到的汽车的声音越来越

5、小,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吗? 答案不是.多普勒效应指的是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即音调的变化情况,而声音大小指的是响度.,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一、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1.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 2.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步调一致(相差恒定).,3.干涉图样及其特点 (1)干涉图样:如图1所示,图1,(2)特点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4.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 (1)振动加强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AA1A2. (2)振动

6、减弱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A|A1A2|. (3)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判断. 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振动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振动减弱点.,例1 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 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 的振幅,解析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相干波相遇叠加,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仍做简谐运动,其振动位移在0

7、到最大值之间,B、C项错误; 在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差,在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故A、D项正确. 答案AD,借题发挥不管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还是一般位置的质点在振动时,其位移都在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均可为0.,针对训练两列频率、振动方向、初始 相位均相同的波S1、S2,在同一介质中 传播时,某时刻t形成如图2所示的干涉 图样,图样中两波源S1、S2同时为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有A、B、C三个点,则振动加强点是_,振动减弱点是_.,解析由图可知A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是振动加强点; 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加强点; C点是波

8、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 答案A、BC,二、对衍射现象的理解 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 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只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3.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例2 如图3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

9、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3,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 现象,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故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选项正确; 由于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波的频率不变,又根据 可得波长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 当孔扩大后,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将被破坏,故C选项正确;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则波长减小,孔的尺寸将比波长大,失去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ABC,三、对多普勒效应

10、的理解 1.多普勒效应是波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光波和电磁波也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变,变化的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f观察者变大,音调变高.如图4甲中波源S不动,观察者A向B运动和图乙中观察者A不动,波源由S1向S2运动;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f观察者变小,音调变低.如图甲中波源S不动,观察者A向C运动.,图4,例3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

11、多普勒首先发现的,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故选项C正确;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并没有改变,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此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故选项D正确 答案BCD,借题发挥判断观察者接收的频率是怎么样变化的,就是看波源与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情况.,对点练习 巩固应用反馈,1,2,3,4,波的衍射 1.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的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 应为() A.10 cm B.5 cm C.d1 cm D.d1 cm,1

12、,2,3,4,答案D,1,2,3,4,波的叠加 2.两列简谐横波,波速大小均为20 m/s,如图5所示为某时刻两列波各自传播的波动图像.一列波沿着x轴向右传播(实线所示),另一列沿着x轴向左传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5,1,2,3,4,A.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5 Hz B.此时刻b、d处的质点速度为零,a、c处质点速度最大 C.两列波在b、d点处引起的振动加强,在a、c点处引起的 振动减弱 D.经过0.1 s,a 处质点在波峰,c 处质点在波谷,1,2,3,4,两列波在b、d点处引起的振动减弱,在a、c点处引起的振动加强,选项C错误; 由图可知此时刻b、d处的质点在最大位移处

13、,所以速度为零,a、c处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1,2,3,4,答案C,1,2,3,4,波的干涉 3.图6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某时刻的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1,2,3,4,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 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 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 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1,2,3,4,解析波的干涉示意图表示某一时刻两列相干波叠加的情况,形成干涉图样的所有介质质点都在不停地振动着

14、,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停地变化着.但要注意,对稳定的干涉,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a点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1,2,3,4,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A正确; e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也为加强点,f点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也为减弱点,B错误; 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C错误; 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在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故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D正确. 答案AD,1,2,3,4,多普勒效应 4.如图7所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1)该图表示的是() A.干涉现象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D.多普勒效应,图7,1,2,3,4,(2)波源正在向哪处移动() A.A B.B C.C D.D (3)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位置是() A.A B.B C.C D.D,1,2,3,4,解析题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波源的左边波长较小,说明波源正向左运动,因此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偏高,B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最低. 答案(1)D (2)A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