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047977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ppt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核心考点整合,易错易混归纳,返回目录,考情纵览,返回目录,考情纵览,返回目录,考情纵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12013浙江卷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种群出生率最高,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答案 B 解析 年出生率等于年出生个体数/年初种群个体数,即

2、20/10020%,所以A选项错误;性比率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如果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雌雄比越接近11,有机会生殖的个体越多,出生率越高,所以B选项正确;出生率的大小与性成熟的速度、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每胎的卵或幼仔数以及每年繁殖的次数等有关。如果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热推迟,则繁殖下一代的时间会减少,出生率降低,所以C选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所以D选项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22012浙江卷 图5111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

3、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1,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D 解析 旅鼠食用植物、旅鼠的天敌捕食旅鼠,它们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题干中说明该生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则这些生物的数量也相对稳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从图中可知,旅鼠的种群数量和植物数量及其天敌的数量相关,属于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正

4、确;植物数量增加,旅鼠数量随之增加,但旅鼠的数量增加却使植物数量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32013广东卷 如图5112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 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 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2,答案 A 解析 鲈鱼捕食土著鱼,能量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故鲈鱼的能量(或数量、产量)增加量少于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

5、正确;鲈鱼与土著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不是竞争,B项错误;引入鲈鱼,鱼a、鱼b总量减少,鱼a、鱼b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浮游植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C、D项均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本专题中有关种群的知识在近三年的高考中都进行了考查,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考查的角度、题干给出信息的方式均有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也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好材料,不容忽视。复习时应结合实例理解本专题的知识,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考点一种群 1种群数量特征的

6、分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3,(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2种群数量曲线分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特别提醒 “S”形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图乙的Of段相当

7、于图甲的ac段; 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4,3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 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4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性波动,少数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周期性。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可称为周期波动。 (3)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

8、端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有食物、病源物、寄生物、捕食等。 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例1 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A 解析 由表格内容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

9、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对应曲线上的点是S3。S3时种群数量是100,则K值为200。防治病虫害应在K/2值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因为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综上所述,B、C、D项正确。 点评 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K/2值所对应的点。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阻力从种群增长开始就已经出现。,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变式1 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地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

10、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B 解析 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K值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增加能量投入;年龄结构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例2 如图5115所示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1、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5,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 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 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D 解析 种群数量变动受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调节,外源性因素有温度、湿度、捕食、寄生物等,内源性因素有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A项正确;从图中3条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

12、湿度也增大,比较3条曲线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故B、C项正确;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相对较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不可能呈指数增长,D项错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种群最适相对湿度增大;在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呈“S”形增长。,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考点二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 1群落结构的比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

13、态与环境,2. 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例3 2013江苏卷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B 解析 由表可知,移栽植物的甲坡生物数量及种类都明显提高,物种丰富度

14、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因此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应增强,A项错误;移栽植物的甲坡比不进行移栽的乙坡小型土壤动物数量多,说明达到了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甲坡上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甲坡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稳定,D项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内容,属于应用能力的考查。移栽灌木和兔本植物可使群落物种种类增多,稳定性增强;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最终演替为当地的顶极群落并逐渐趋于稳定。,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变式2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此过程属于原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此过程

15、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该杂草地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该杂草地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 B C D,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 B 解析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错误;此过程能否演替为森林与外界条件有关,正确;杂兔地群落也具有时间结构,正确;杂兔地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分层现象,错误、正确,所以B项正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应用 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

16、环境,图5116,(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4)食物链、食物网特点的理解: 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两种类型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课本中主要介绍捕食食物链。 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 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通道。 取食对象一般选取低营养级生物的原因:所含的能量多,不会因生物放大对生物产生较强的危害。 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对相关生物量变动的影响: a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