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48047365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3.力的单位是牛顿。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教学重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各种重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2、评价要点一、导入(2分钟)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各种力驱动小车,也知道了各种控制力的手段。怎样知道我们用了多少力呢?学生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测量力的手段。二、聚焦(5分钟)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要知道力的大小,需要用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板书:弹簧测力计学生任务:针对弹簧测力计准备交流与讨论。聚焦问题。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任务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力的大小。活动:先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

3、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测量物体之前可以先掂一掂,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研讨:问题一: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问题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总结: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弹簧这一部分被拉伸而产生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要检查指针、调零,将估测可以测量的物体放在桌面上,挂上挂钩,慢慢提起。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2.撑杆、海绵垫、健身球、跳板、蹦床等都具有弹力,

4、它们都是在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变化,之后产生了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以蹦床为例,小朋友接触蹦床后,重力使蹦床发生形状变化,因此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学生任务一:观察测力计结构过程:小组观察测力计,研究并讨论。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移动。认识力的单位。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运用测力计测量其他重物的重力。1.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2.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3. 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测量实验,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通过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四、拓展(8分钟)这是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的测力计。想一想,怎样标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呢?课下同学们也动手试试吧。学生任务:讨论方法,利用已知钩码或挂已知重量物体的方法,在测力计纸板上画出刻度。建立在认识橡皮筋具有弹力的基础上的,思考制作方法。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