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040356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6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的变迁讲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 的变迁讲义 生产管理培训生产环境 的变迁讲义 时方式同各个业务部门的远程终端进行联系,及时下达作业指令井收集反馈 信息。 (四)联机生产管理。联机生产管理的特点是,在每一工作地设置终端, 并按联机方式使之与一台控制计算机交流信息。这样,在所有工作地的各种 生产数据边产生边汇集,随后输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计算机进行快速数据 处理,以便制订有关未来生产活动的新作业计划并送回到各个工作地。 (五)柔性制造系统。这种生产系统特点是适应生产品种变换频繁的要 求,设备和整个生产线具备应变的灵活性,一般都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自动运输小车、立体仓库等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装置所组成。 (

2、六)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这类计划系统的基本任务在于: 根据最终产品主生产计划,利用最终产品主数据文件和库存文件上的信息, 计算零件构成表中各种零件的需要量,并确定这些零件的准确需要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及管理的改进,可以将上述各项组织技术 加以综合地运用,进而使其实现电子计算机化,即当今正在发展的、更能适 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二节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二节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一、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态势向前发展。有人估计,近三十年出现的新技术、 新产品,已

3、远远超过了过去两千年的总和。 根据各个时期一些代表性产品的更新速度与变化情况分析,一个新产品 从构思、设计、试制到商业性投产,在 19 世纪大约要花 70 年左右的时间; 在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缩短为 40 年;战后到 60 年代中期缩短为 20 年;到 70 年代后则缩短为 510 年;现在只要花 3 年或更短的时间。工业产 品更新的加速,是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分不开的。同时, 各种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周期也愈来愈短。上世纪蒸汽技术从理论到产品 开发大约花了 80 年;电动机经过 65 年;电话经过 50 年;而战后电视机的出 现只经过了 12 年;原子弹间世只经过了

4、 6 年;晶体管的应用只花了 3 年;激 光器仅仅用了 1 年时间。 可以这样说,现在某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革新性技术刚刚确立,新一代 的技术革新又萌芽了。科学技术的迅速突破,必然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据 统计,美国机械产品每隔 20 年全部更新一轮;电子产品每 10 年更新一轮; 宇航产品每 10 年更新一轮半。在美国的食品中,70是近 10 年开发的新产 品;医药品有 50是近 5 年研制的,这些数字是指全部产品而言,其中某些 产品的更新速度更快。就微型电子计算机来说,1971 年末,英特尔公司最先 研制出字长为 4 位的微处理器、并组装成世界上第一台微机以后,各厂家竞 相研制。其字长从 4

5、位到 8 位,16 位,近年来又发展到 32 位。差不多每隔 两年就有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这样的更新和发展速度,确实令人震惊。 二、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二、产品寿命周期缩短 产品寿命周期一般要经历投入(设计开发、开始投入市场)、成长(不 断改进工艺在市场上逐渐为用户所了解和承认)、成熟(大量生产销售)、 衰退(逐渐为新产品所取代)四个时期。 在过去,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是分离的并相继出现的。一个产品的设计 在进入生产之前要经过试验验证。在产品大量生产之前,要用相当多的时间 来确定生产方法,一旦产品在市场上得以确立,生产者就期盼在该产品被淘 汰前的若干年内,能有较高的需求量。因为许多年稳定的高需求,可

6、使在生 产早期和工艺开发时耗费的成本得以弥补,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产品寿命周期中的设计和生产阶段(传统) 当今生产环境中的困难是,生产不能再期望有一个若干年稳定的高需求 量。这是因为,产品的再设计不断地发生,产品在市场上的有效寿命常常遇 到融入了最新设计特征的改进品种的冲击。此外,由于竞争的压力,企业必 须努力将自己的产品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推到市场上。所有这些都意味着, 生产必须置于有充分灵活性的工艺之上,以便迅速适应新的产品设计,而不 蒙受巨大的工艺引入损失。否则,处于寿命周期中如此短暂的峰巅时期的产 品所获得的收益,无法弥补在产品设计和工艺开发时期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由于产品寿命

7、周期的缩短,制造企业不可能再花费巨大的投资去开发专 用的生产设备,因为在生产设施投资收回以前,产品的设计就有可能改变, 如图 12 所示。 三三、中国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中国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生产任务由国家 指令性计划规定,原材料由国家按计划调拨,企业生产的产品由国家供销部 门统购包销。国家实现以产定销,生产什么就供应什么,整个经济以短缺为 特征,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以卖方市场为主的供求关系,即所谓“皇帝的 女儿不愁嫁”。由于没有竞争机制,造成产品几十年一贯制,质量低、成本 高、技术进步慢的僵化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由传统的计划

8、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图 12 产品的寿命周期(现代) 场经济体制转化,在供求关系上必然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从以产 定销向以销定产的方向转变,这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必定要改变人们的传 统观念和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 要。 两种市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销售观念。在卖方市场下是以产品生产 为中心;而在买方市场下,则是以满足需要为中心,其特征如图 13 所示。 图 13 两种不同销售观念的比较 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主权论”,即决定生产何种产品的 主权,不在生产者,也不在政府,而在于消费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上,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

9、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 排生产。生产者只要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就不仅可增加消费者的福 利,而且也可使自己获得利润。否则他们的产品就没有销路,这就是买方市 场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在卖方占支配地位供不应求的市场上,很难有真正 的消费者主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户对商品市场的要求不断提高,大致经历了下 述四个阶段:(1)有什么就买什么;(2)需要什么买什么;(3)喜欢什么 买什么;(4)想买什么买什么。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必须要进行市场调研和 预测,了解市场的需要及其变化趋势。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市 场动态信息,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有人曾说

10、:管好一个企业,就是要 管好它的未来,而管好它的未来,就意味着管好信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多 端,企业对信息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空前地增加,其原因有:(1)市场 范围的扩大,即从地方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2)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和需 求选择性的加强;(3)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4)市场营销环境的 变化越来越快。 因此,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企业 造成了威胁。在当代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产品日新月异,企业要想持久地占 领市场,光靠原有产品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的趋势, 否则,就难免在

11、竞争中败北。 当前我国许多产品市场疲软、销路不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产品 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西方的企业在竞争压力 之下,都不惜代价,争相开发新产品。据统计,目前美国企业的利润中,有 50来自近十年内推出的新产品。由此可见,开发新产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 途径。 第三节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第三节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阶段一、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引起了生产质的 变化,引起新的发明,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展望未来,作出 预测,制订发展远景规划之前,必须要回顾过去,分析现状,研究制造业自

12、 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确定其技术进步的方向。 从第一台靠模车削自动机床问世以来,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经历了四个发 展阶段(见表 1-1)。 表 1-1 生产自动化的阶段表 1-1 生产自动化的阶段 阶段特征举例年代 机械化机器代替人力车床 1775 点自动化对机器的自动控制替代了人为的控制 NC/CNC1960 自动化孤岛在部分生产过程管理的局部环境中, 点自动化的综合应用 MRP-II FMS CAD/CAM 1970 计算机一体化生产以计算机综合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和 对生产系统的全部服务业进行管理的 决策支持系统 自动化的和自 动化的工厂 1990 二、机械化二、机械化 寻求以更好的方式来生产

13、零部件,是自动化的主要驱动力。工业革命的 产生,与大规模地以机械替代人力有关。人力的替代是机械化阶段的基本特 征,而机械化是人的四肢活动的延伸。 在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中,F.w.泰勒等人介绍了许多有助于作业标准化的 技术以及生产作业方法。泰勒以作业生产管理(工业工程)之父而闻名。他 的方法是将生产作业系统地划分成越来越小的组成部分。然后,集中力量依 次改进每一部分。这样的方法,促进了机械化和后来的专门操作的自动化。 1920 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按泰勒方法,装备了第一批自动生产线,使劳 动生产率提高了 10 倍,而汽车成本却降低了 40。 在这一阶段,机床发展经历的路径是:手工操作的万能机床万能的

14、半 自动和自动机专门化的和专用的半自动机和自动机组合机床由组合机 床组成的自动流水线由万能自动机组成的自动生产线半自动机综合的 自动线和由其组成的自动机工厂。第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机电装置为基础的自 动化。 自动机工厂、自动车间、综合自动生产线的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增长 5 10 倍,使成本降低了 5070。但这些装置只能用于某一种零件(产品) 的大量生产,或用于零件种类不太多的大批生产中。 自动线、自动机工厂一般是为特定的产品生产而设计的,建设周期一般 要 45 年时间,而且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很高,投资回收期在 8 年或 8 年以 上。从新产品开发起、自动线建立,到它们的规定服务期为止,可能需要

15、15 年以上。因此,利用这类设备生产的产品结构,必须是长期稳定不变的。所 以,在自动化发展的这一阶段,在单件或成批生产中,一般仍继续使用手工 操作的万能设备。这样,就出现了在大量生产中高效设备与灵活性的矛盾, 以及在单件小批生产中灵活性与低效率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进步要求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使其能适应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和 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必须寻找既能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又能达到高 效率的新途径。 三、点自动化三、点自动化 5060 年代,随着工厂对控制技术的引进,一些人控机器被数控和计算 机控制所取代。例如,普通机床被数控(NC)和计算机控制(CNC)机床所取 代。 数控加工是一种可编程

16、的由数、字符和符号来实施控制的自动过程。在 NC 中,为某一特定工件或工作,要设计数字形式的程序指令。当工作发生变 化时,这些程序指令也要相应地加以改变。因此,这种可根据不同的工作进 行指令变换的功能,使得 NC 具有很大的柔性。因为编制一个新程序,要比在 生产设备上作一番变动容易得多。这种柔性正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化或 “软”自动化的特征。“软”这个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设备在程序 或软件的控制之下运行。 因此,硬自动化(即以设备更换或调整为基础的)和软自动化存在着明 显的差别。硬自动化很不灵活,软自动化却非常灵活。在硬自动化系统中, 机器的构造决定了可行的操作,若产品范围改变了,或要求新的操作,那么 除非对设备进行广泛的再构造,否则是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的。早期的 自动化方法是硬自动化的典型,如传送带式的自动线。这种装备是为特定的 产品或零件加工而设计的,它们是指定在大量生产环境中运行的专用设备。 而 NC 和 CNC 机床可以通过改变程序半自动地加工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并且可 经济地进行小批量生产。 计算机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过程本身,事实上,计算机最早是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