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8040296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羸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知识汇总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战国策遂给读者一个新的特创的内容。它如一部中世纪的欧洲传奇,如一部记述魏、蜀、吴三国史事的小说三国志演义,使读者永远的喜欢读它。 2、关于唐雎: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3、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通“措”,错意,置意)仓鹰击于殿上(“仓”

3、通“苍”)4、词类活用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5、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小结“其、以”的用法和意义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句中语气,相当于:难道;还是。)安陵君其许寡人(旬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介词,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以君为长者(介词,把)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4、蕲以东(和“上、下、东、西”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可译为“以”。)以激怒其众(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相当于“来”“以便”。)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内容分析整体感知1、主旨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叙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部分分为两层:第

5、一层(第2段)唐雎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并表示鲜明的态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是情节的发展。第二层(第3段)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三子”,挺剑而起。这是情节的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通过侧面描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点明了主题。这部分是情节的结局。研读课文: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秦 王唐 雎第一回合不听寡人,何也?逆、轻寡人?为长者不错意广且秦灭韩亡魏质问、施恩加惠、威胁否,非若是也。受地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哉?胸有成竹、洞若观火、立场严正、断然拒绝

6、第二回合怫然怒:天子之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怒气冲冲、武力恫吓、逼其屈从闻布衣之怒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三子,与臣将四,挺剑而起沉着冷静、毫不示弱、奋力反击、以史为证、以死相拼第三回合色挠,长跪而谢:先生坐!安陵存徒以有先生也色厉内荏、前倨后恭折服秦王,取得胜利不辱使命人物性格:秦王:狡诈、骄横狂妄、不可一世、贪生怕死、外强中干唐雌: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具体分析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7、,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如何理解句中加红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4、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5、

8、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何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6、试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译句: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句:唐雎说道:“大王

9、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7、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8、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写作特色除对话之外,本文叙述语言很少,但这有限的简短的叙述语言却在描写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神情变化,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三个短句显示了秦王前后不同的神态。直接描写唐雎动作的只有一句:“挺剑而起”,而对表现他的英雄气概是何等的有力。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阅读方法,读思结合,在熟悉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感悟文章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他方面的写作特点还有:选材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构上:情节完整、自然而紧凑。描写方式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