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040202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二一一年十二月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

2、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二、编制原则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三、编制框架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

3、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

4、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

5、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界定目录范围,筛去低端产品;最后参考国际标准,增加发展潜力大的产品类别,力求编制一套覆盖面广、科学性好、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独立体系目录,实现与现行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产品目录形成并存并重关系。四是确定目录的框架结构,形成初稿。在综合组的协调下,7个专题组由专业司局牵头,组织相关研究支撑机构分头同步开展了本领域的目录编制。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于6月底编制完成七

6、大领域的产品目录,并于8月底汇总形成了目录初稿。五是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8月到9月,课题组就目录初稿广泛征求了各司局、地方经信委、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和行业管理专家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10多次修改。形成的目录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基本具备了统计的可行性。六是开展了统计调查试点工作。为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于9月底至10月初在北京、陕西、湖北三地同时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试点工作。试点调查显示,目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七是建立了与国标行业代码的对应关系。为方便使用,目录列出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代码

7、的对应关系。目录产品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多个大类。五、编制内容目录下设7个门类,34个大类、152个中类、470个小类、332个次小类,共包含721种产品。(一)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将节能环保产业分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本目录根据具体情况,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分类在上述基础上适当细化。其中,考虑到节水是节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和节能又有很大的不同,将节水单列;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将再制造单列。三级目录总体遵循装备、产品和服务的编制顺序,节能、节水、环保产业以产业链为主线进行分类,资源综合利用参照中国综合利用技

8、术政策大纲(2010年第14号)中综合资源利用范围进行分类,再制造产业参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中对再制造业的定义进行分类。(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描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三大领域: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再根据产业链研究及技术特征、运营特征、主体特征等自有特点,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三大领域的细分框架。最后参考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 4.0,2008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0年修订版)、产业结构调

9、整目录(2011)等确定最终的分类目录。(三)生物医药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描述并结合医药统计制度的分类方法,将生物医药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和生物制造三类。再根据32号文中每一类下的重点方向确定三级目录。在三级目录分类框架下,将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广泛临床需求或急需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选入目录。考虑到生物育种的管理职能归农业部,与我部职能关联度不大,此次未将生物育种相关内容列入目录。(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描述,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航空产品、卫星及服务、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

10、类。然后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上述五个领域进行细分,其中航空产品、轨道交通装备按照装备、配件、机载设备和服务进行分类;卫星及服务按照卫星整星、分系统、服务进行分类;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是海洋资源开发所需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经专家研究形成三级和四级分类,最终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衔接。(五)新能源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新能源产业”的描述,将新能源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五类。其中核电从较为完整涵盖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类;太阳能按照两大技术和应用方向确定三级目录,四级目录根据上下游产业链体系进行分类;风电和生物质能源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分类;智能

11、电网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定义,本目录主要考虑智能电网的重点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六)新材料产业 为了充分突出材料属性和功能特性,在国发32号文确定的四大类新材料基础上,将新材料产业进一步细分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六大领域。再根据每一领域新材料的定义和特性进行三级和四级目录划分。(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合国发32号文确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领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将二级目录划分为七大领域: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装置、驱动装置、整车电子控制系统、专用辅助系统、专用接插件、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参照工业和信

12、息化部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 - 2020)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进行分类;储能装置将具有先导性和战略前景的产品按照能量来源类型及能量载体进行细分;驱动装置、专用辅助系统和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细分;整车电子控制系统和专用接插件根据统计需要不再进行细分。六、产品代码与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基本分类与代码分为五层,一、二层码段为1位代码,三至五层码段为2位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共有8位代码。代码结构图如下: 次小类码段 小类码段 次小类代码 小类代码 中类码段 中类代码 大类码段 大类代码门类码段(门类代码) 第三层至第五层,原则上每层为019

13、9的两位顺序代码,含“其他”的产品为上一层产品的收容项,用代码“99”表示。当第二至四层产品不再细分时,产品代码后面补“0”至第五层。七、其他为便于统计,本目录对因产品多重属性或产业链交叉产生的重复内容予以剔除。重复交叉内容的剔除主要遵循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和产业完整性原则。第一,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当产品能同时归属于两个类别时,将产品归入最能体现其主要用途的类别。例如通信导航定向设备,根据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归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通信传输设备类,而不是归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卫星及服务类。第二,兼顾产业完整性原则。如果使用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后,产品仍可归入两个以上类别,则要兼顾产业完整性。若某一类别中

14、加入该产品后产业的完整性有所改进,则将产品归入该类别。例如新能源汽车专用储能装置既可归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可归入新能源产业,根据产业完整性原则将其归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分类目录结构表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四级目录五级目录产品数目一、节能环保产业52786096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29131151212三、生物医药产业31043049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246073119五、新能源产业5164989114六、新材料产业62675083七、新能源汽车产业720261948合计 734152470332721检索目录一、节能环保产业1(一)节能产业2(二)节水产业3(三)环保产业5(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8(五)再制造产业16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9(一)电子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