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8040171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师:在中国有一位叫徐悲鸿的画家,他最喜欢画的是什么?(生:马!)对,是马,那我们欣赏一下画家笔下的马(多媒体出示两幅徐悲鸿的作品)。其实,马不仅是画家表现的对象,在诗人的笔下也经常出现马的影子。王昌龄有师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陆游也有“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的佳句;辛弃疾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戚继光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不仅是古代,即便是当代,也不乏写马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写马的精美散文巩乃斯的马。(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也许有所不知,巩乃斯的马被一些人誉为中国作家中写马

2、写得最好的一篇。其实作品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有一位卓尔不群的作者,请同学齐读教材中的作者简介。(生读:周涛,1946年生,作家,山西潞城人,主要作品有游牧长城希世之鸟等散文集。)(多媒体展示周涛的照片)同学们,这就是周涛,从他严肃的表情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种成功者的自信,从他的服饰上,我们又能判断出他是一位军人,散发着军人的气质。周涛最擅长的两种体裁是诗歌和散文。他启蒙于北京,少年时随父迁往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长期的边疆生活,使他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对我国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他希望成为这片土地的代言人。也正是由于他对这土地深挚的爱,在他的笔下,在他的文字

3、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情感和豪放的气势。他是中国当代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作家。今天,通过对巩乃斯的马的学习,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作家的魅力。 了解了“其人”,我们也应该了解“其文”了吧?请同学们思考,阅读了作品后,你认为哪些语段你比较喜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作为马的首领它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般的尊严。”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马的强壮与美丽。 师:那你认为这段写了哪种马?

4、生:写出了马群中的首领,体现出了首领的高大威猛。 师:难道仅仅是写马的高大与威猛吗?(板书:马的首领)。 生:还写出了它有父爱般的尊严。 师:这才说全了,实际上作者给马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老师给大家展示一幅马的首领的图片,请你在教材中找到一些能形容这幅图片中的马的文句。 生(部分):“散乱而有秩序”“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 生:还有“流泻着力与威严”。 师:这就是马的首领带给我们的享受,它不但强壮,更有人性。除了这段描写首领的语段外,你还喜欢哪些语段呢? 生:第14自然段。这段写出了万马奔腾的场景,很振奋人心。 师:为什么你会有“振奋人心”的感觉? 生:因为(作者)在写马奔腾前,先写出了一个

5、暴雨突至的景象,然后在写马群奔跑,所以很振奋人心。 师:说得很好,正是这种天气给了马奔腾的机会。而马的奔腾又与暴风雨相 生(部分):相统一! 师:对了。与暴风雨融为一体,奔放而出,气势磅礴。老师这里还有一幅马群奔腾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生:哇! 师:同学们发出啧啧赞叹,证明老师图片选得很成功。图片中的群马奔腾场面是不是很有气势啊?(生齐答:是!)但我想问大家,你更喜欢图片中的“群马奔腾”还是教材中的“群马奔腾”?为什么? 生(部分):课文。 师:为什么?派一名代表说一说。 生:因为课文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也许我通过课文想到的比图片中的更多。 师:说得真好,那你能说说通过课文,你想到了哪些

6、吗? 生:我还想到了马运动的动作,听到了马奔跑时的声音,还有闪电,还有马的嘶叫。 师:好,那么你想到的这些,比图片多了些什么? 生(齐答):动作,动态。 师:对了。文章写得生动耐读,关键就在于写出了动感,使人如睹其貌,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这些丰富的内容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第14自然段。博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师:同学读的非常好,通过他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共同把这段精美的文字读一便好吗? 生:齐读。较有气势。 师:同学们读的挺好。读出了“山洪奔泻”“集团冲锋”的气势。看来同学们对这段文字体悟得比较深刻。实际上能打动人的语句不一定必须是

7、有气势的,还有哪段文字你比较喜欢吗? 生:我喜欢第10自然段。这段写出了马的首领是通过竞争而产生的,这让我感到很公平。 师:挺有见解,你能说一说作者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吗? 生:第11自然段作者写了“人有时却忘记”,好像是说人比不上马。 师:说得很对,作者也许是为人类感到悲哀吧!你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充分很好。老师比较喜欢第6自然段,有与我共鸣的同学吗? 生:老师,我喜欢第6自然段,作者开头心情好像并不好,但骑马过后,他的心情又好转了,这都是马带给他的。 师: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好转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么? 生:自由。“在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师

8、: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马情有独钟呢?为什么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感受到自由呢?能联系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解释一下吗? (思索片刻后)、 生:联系到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因为他在林场接受再教育。他当时是在冷酷的社会群体中生活,所以他当时的生活是苦闷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太多自由的,他就会对自由充满向往。而马却相反,马身上有种奔放的精神,有自由,所以他才会对马十分热爱,他想像马一样奔腾在大草原上,释放自己的压抑。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我也同意,你说得太完美了!你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是苦闷压抑的,那么同学们能在文章中蛛丝马迹吗?、 生:第12自然段,“我与世隔绝,生活单

9、调;人与人互相警惕,惟恐失一言而遭灭顶之祸,心灵寂寞。” 师:找得不错,在说一说这是什么时代的事吗?文中有交代吗? 生:有, 70年代。 师:说对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但在文中我们却能找到一些信息。从19681978年十年的时间里,有接近200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这种再教育让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生:第4自然段,“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 师:找得很好,那么我们

10、归纳一下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生:“压抑”“潮闷”“打击”。(教师板书) 生:受束缚。 师:说的都很好,那么这种感觉在什么情况下的到了释放呢? 生(齐答):看到马的时候。 师:有人能具体地解释一下吗? 生:当作者第一次骑马奔驰的时候,他感受到“压抑消失,豪兴顿起”,“马背上感受到的是自由的亲切和驾驭命运的能力。”(教师板书“自由”)而群马奔腾的时候又让他感受到“奔驰的诗韵”是一种感觉,把苦闷全都释放出来了。(教师板书“奔驰的诗韵”)对马的首领的描写,写出了马群中的竞争,这仿佛让作者找回了在那个时代所失去的东西。(教师板书“竞争”)。 师:你归纳的很好,说出了作者在骑马、观马时的感受。那么同学们看

11、看第6自然段,有几个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结尾处连续出现了4个“笑”字,最后又笑得眼里“流出了泪水”,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生:我觉得实际上不是真的笑,是心里在流泪。 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的心里很压抑,很痛苦,他急于找到一种摆脱的途径,然而不能像马一样无拘无束地自由奔驰。 师:同学们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么她说这笑是“心里在流泪”,笑中有没有真正的喜悦呢? 生(齐答):有! 师:为什么? 生:一次骑马的经历仿佛让他找到了驾驭自由的能力,他因此而笑,但他知道这种自由是短暂的,所以他又“流出了泪水”。 师:从此以后他只能靠什么来安慰自己?书中有句话交代了,你能找到

12、吗? 师生齐读:“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师:同学们,一提到“艺术享受”你会想到什么?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一场精彩的芭蕾舞演出,一次出色的话剧表演这些都是艺术享受。而把观马当成是一种艺术享受,可见作者的境遇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除了观马外,他还能看到别的东西吗?(生:不能。)虽然他爱马,但是把观马当成艺术享受,也表明当时生活环境对作者的束缚(板书:束缚)。因此他特别喜欢马,对马情有独钟。 分析到这里,同学们看黑板,作者对马大规模的描写一共有几次? 生:三次。 师:你能分析出,三次描写马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吗? 生:第一次写骑马,作者当时心中积压着很多苦闷,在雪

13、夜里奔跑他感受到了自由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他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从此他爱上了马;第二次当他看到马的首领的时候,知道是竞争产生的,他很佩服马,又想到了人,他感到悲哀,情绪开始低落;第三次群马奔腾,情感与马融为一体。 师:好,那你认为高潮在哪里呢? 生:群马奔腾。 师:回答得很对。作者的情感变化似乎是这样的:由压抑到“豪兴顿起”到低落再到淋漓尽致地释放,所以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应该是这样的吧?(多媒体展示作者情感变化图)那么,到这里同学们看看屏幕,在经历前文的大起大落的描写之后,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如果说让你继续连这条曲线,你认为它的走势是向上还是又下来了呢?(同学们思考

14、片刻) 生:向上。 师:为什么? 生:他越来越爱马,他说马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所以向上。 师:说的多好。你读的那句话是作者对马的最精确的诠释和概括,由此可见作者对马的感情更加深切了。那么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还仅限于写马吗? 生:还写出了人。好像马的精神应该与人的相通。 师:那么,是一种什么精神呢?结合文中的话和全文来看。 生:文中说是“进取精神”“龙马精神”,结合全文看好像是自由、竞争、豪放。 师:归纳得很好,这就是散文的一种写作方法卒章显志。在结尾部分写出文章的主旨,赞扬这种自由进取的“龙马精神”,实际上这也是文中提到的“民族精神”如果要你从文章的写法上学习些东西的话,那么你

15、能学习到什么呢?文章的开头部分是否直接写马?文章仅写马吗?文章结尾如何处理的呢?思考这些问题,你会有所感悟。 生归纳:开头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马,对马的喜爱。第二文章不仅写马,而且是通过写马表现认的精神。第三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一点似乎遗漏了文章语言精美,描写细致,风格豪迈。其实,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领悟到了一种精神,“马作为天地间的一种尤物,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因此,我们说“马”不仅应该出现在作画家的笔下,家的笔下,而且更应该让它的精神体现在人的身上,体现在民族的身上。因此也祝愿大家龙马精神,马到成功。最后布置作业:仿照本课,描写一种小动物,写一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