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8014023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篇一: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农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已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

2、有碍”,然而蔡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邢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 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

3、毅力。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越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

4、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 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 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

5、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1919年5月4日当晚,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 El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 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1在蔡

6、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的?(5分) 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文中说:“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请结合全文,并联系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有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游行请愿的态度的看法。(6分) 4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依据本文内容探究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

7、简要论述。(8分) 16(1)由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当时的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3分)(每点1分) (2)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针对北大当时的实际,实施“兼容并篇二: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阅读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

8、。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

9、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

10、对于守旧势力压迫他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拒绝,表示: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在保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传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提倡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此后,他还多次发表演说,宣传白话文必然取代文言文。在提倡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持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活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重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以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领,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此外,蔡

11、元培还在经济上援助科学社,每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积极为科学社募集基金。然而,在宣传新文化过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色。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说,他们宣传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动机,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作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段。而对蔡元培来说,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固然也有政治的动机,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倾向,又导致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认

12、为科学不但能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而且也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蔡元培则不同,他虽然也提倡科学,热心赞助科学事业,但他认为科学是有局限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关于存在、意识等形上的一部分问题是科学无能为力的。与此相关,在人生观问题上,蔡元培也不像陈、胡等新文化人士那样采取一种简单的态度,以为只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就解决了。他认为,美术和科学都是人生须臾不可脱离的,科学予人以知识,美术予人以情感的要求,指出:世之重道德者,无不有赖乎美术及科学,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也。他还认为,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美感具有与现实利益无关的超脱性,是人类生而固有的内在必然而不待外铄。并且,由于美感一方面有

13、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展个性的自由,所以便导致人类罪恶的占有性冲动逐渐减少,而使人类趋于高尚的创造性冲动得以逐渐扩展。(摘编自崔志海蔡元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迁到北大,此举扩大了新青年的影响,从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面对守旧势力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蔡元培严词以对,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与之辩论,表现了坚持真理、绝不妥协的精神。C蔡元培充分肯定了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积极支持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但他同时认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D.蔡元培认识到美虽然与现实无关,但是美可以发展人的自由

14、个性,从而使人产生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E.本文叙述了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表现,描写了他为推动新文化运动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的事迹,展现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伟大人格。 (2)对于影响巨大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主要有哪些贡献?请简要分析。(6分)(3)蔡元培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不同于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人士的思想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4)人们以亮节高风来评价蔡元培先生,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阅读:12(1)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D项与现实无关与原文意思有出入(原文为与现实利益无关),使人产生创造力这个意思文中没有体现。B项严词以对理解有误,原文为嗤之以

15、鼻,并没有正面应对,更没有以办学方针与之辩论。E项,文中没有表现殚精竭虑、不遗余力。(2)主要贡献:以北大为阵地,聚拢了新文化运动人士,使他们充分发挥了作用。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努力宣传新文化,提倡白话文,支持中国科学社。(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主要不同: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动机不同。陈、胡等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动机,蔡元培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在一些文化问题上持不同见解。如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蔡元培认为科学是有局限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

16、有问题。在人生观问题上的不同。陈、胡等认为只需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蔡元培同时强调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亮节高风是就蔡元培先生的人品进行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容异见,和而不同。比如蔡元培与陈、胡等人思想主张有分歧,但他一方面仍然延聘他们为北大教员,支持他们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公而忘私,深明大义。面对针对自己的人生攻击,蔡元培嗤之以鼻、不予计较,他极力辩明的是北大的办学方针,维护北大这个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勇担责任,顾全大局。面对北洋政府的施压,蔡元培勇于承担责任,表示: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8分,一个方面给4分:每个方面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