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013240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3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英(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畜牧行业) 我国 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形 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夏 英 2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 世界银行 “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 项目 世界银行 “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 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 业务费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 业务费专项 研究 简报 研究 简报 2008 年第 13 期(总第 202 期)2008 年 6 月 25 日 我国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创新和发展对策我国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创新和发展对策 夏英 我国农村实行农户家庭承包运营制度以来,农业运营组 织形式以家庭承包运营的农户为基础,以渐进式的调整和演 变为特征,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于稳定中求创新,

2、不断向 前推进,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运营组织体系, 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奠定了组织制度基础和重要依托载体, 其创新成效和经验有待总结,未来发展值得重视。 壹、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的创新及发展现状壹、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的创新及发展现状 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和政策环境相适应,我国农 业运营形式于农户家庭运营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创新,发 展形成新格局。 1、 以土地适度规模运营为主的家庭农场运营。 改革三十 年来,于农户家庭运营体制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户运 营(抑或适度规模运营的家庭农场)脱颖而出,特别是于我 国东部发达地区有壹定代表性。九十年代初期,随着乡镇企 业的迅猛发展和

3、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 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趋势相适应, 苏南地区开始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创办适度规模运营 的家庭农场。 以户均15亩土地为低限, 九十年代中期苏南地 区50%之上的土地实现了适度规模运营。 于欠发达地区, 以大 户的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及农业适度规模运营的也有所发展。 2、 以涉农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运营 (包括以农 业开发园区为载体的涉农企业(公司)农业综合运营)。农 业产业化运营说到底仍然是农业产业组织运营问题及农民的 组织化问题,他不只等于“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或合作社)+农户” ,以农业开发园区为载体的涉

4、 农企业(公司)农业综合运营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 业化运营为农业的公司化开辟了途径。 4 到2005年底, 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万 个,比2004年增长19%。其中龙头企业6万个,占产业化组 织总数的4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4010个;中介 组织近6.3万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4%;专业市场1万 多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8.5%,交易额5000万元之上的专 业市场达382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8710亿 元,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3419万人,比例尺004年增长 2.5%, 其中龙头企业从业人数2100万人, 占全部产业化组织 从业人数的61.

5、4%。 同时, 农业产业化发展于区域间仍存于发 展程度上的差距。壹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正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部分地区已进入创新提高阶段。 3、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互助合作运营。近年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壹是发展类型多样 化,组织内部成员关系有紧密和松散之别。二是国家从政策 上更加增加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出了壹系 列新的部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五中全会、 以及2003年 的中央三号文件和2004年以来的五个中央壹号文件, 均对促 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逐步形成了壹系 列具体的政策措施。 从地方政府见,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 (区、 市

6、)制定了专门文件,明确了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 电、 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从中央政府见, 从2003年至2007 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15亿元,对2700多个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了扶持补助。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 来,各省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已超过4.6亿元。逐步完 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三是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外部环境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 社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7年7月 1日正式开始实施, 和其配套的关联政策规章已先后出台。 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依法于工商部门新登记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已达到17600多家

7、,广大农民依托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的 市场主体,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大有 可为。 四是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涌现出壹批经济实力强、 品牌叫得响的专业合作组织;壹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当选为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劳动模范、 “巾 帼标兵”。 二、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创新: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二、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创新: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壹)主要成效 我国农业运营组织形式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创新主线, 于于弥补农户家庭运营的制度缺陷,终极目标是提高农业竞 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繁荣农村经济。 从这些目标见,农业运营组织创新的作用和成效是明显的

8、。 1、 农业的公司化、 企业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也必然 6 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运营的发展。公司化(企业化)原本出 当下农业产前、产后的较多,由于农业运营组织形式的演进 和发展,特别是产业化运营的创新,涉农企业和工商资本开 始介入产中已不足为奇。主要形式有村企对接、工商企业返 租倒包、农民土地折价入股等,重组乡村各类生产要素,实 现规模运营和统壹运营。 2、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壹定提高。从农民互助合作来见,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超过15万个, 虽然数量增加不多, 但2006年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 总数已达到3870多万, 是2002年的7.2倍, 其中农户成员3480

9、 万, 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 比200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见,东、中、西部地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占 总数的41.6%、30.9%、27.5%,成员分别占总数的30.4%、 41.5%、28.1%。 3、 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主要是通过农业标准化 生产、农产品加工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及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达到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壹方面, 近年来龙头企业效益保持增长(见图1、图2)。另壹方面, 改革以来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生产运营的部分持续稳定增长。 这些均是单农独户农业生产运营者难以企及的。 4、做大做强壹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2004 年

10、以来通过三批对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 数已达到582家, 其中60多家为上市公司。 截至2006年底, 全国各类龙头企业71691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3, 同比增长17.0, 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之上的龙头企业达4779 家, 同比增长19.2。 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9782亿元, 占全部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的74.6, 同比增长12.3; 销售收入24188亿元、 净利润1597亿元、 创汇263亿美元、 上 缴税金7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1、35.1、13.9、32.2 ;创汇1000万美元之上的龙头企业624家,同比增长28.1, 出口额150亿美元, 占

11、农 产品出口总额的48.3。 图 12000 年2006 年龙头企业效 益增长图 22000 年2006 年龙头 企业销售收入增长 到2006年底,全国各 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 数达154842个, 带动农 户9098万户, 农户从事 产业化运营年户均增 收1486元, 比2005年 分别增长14.1%、 4.3%、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净利润(亿元)创汇(亿美元) 上缴税金(亿元) 8 11.2%。 5、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壹方面,农业利用外 资水平提高,龙头企业

12、成为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的窗口。2005 年,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达9300多个,利用外资额近70亿 元,比2004年增长5.6%。另壹方面,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保 持增长。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 且 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继续缩小。 (二)基本经验(二)基本经验 1、新的农业产业组织运营形式是对农户家庭运营的适 应性创新, 提高了农业的运营效率。 这些年来, 提的比较多、 具有极其重要创新意义的是农业产业化运营。 小规模农户家 庭运营主要解决了生产环节运营管理管理问题, 但却没有有 效解决交易和流通环节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制度选择 依据, 最根本的壹条就是

13、其能有效降低家庭为基础的商品化 生产中内生的交易成本, 这也是使得目前农户农产品得以加 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的根本途径。本质上,农业产业化 运营是将农户和产生加工、 流通企业的外部交易关系内化为 壹种可信任关系, 将农户主体内化成为壹体化运营组织体系 中的壹个部分, 通过内部非市场的制度安排达成了所谓的纵 向壹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这种纵向整合的作用 于涉农企业见来, 是尽量将前交易者置于自己控制和操纵之 下,以解决初级农产品或投入品的数量和质量供给问题。前 后俩者之间发生的不再是壹种完全独立平等的市场化交易 关系。 2、农业运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到壹

14、 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大趋势, 但客观上于地区之间也存于发 展水平差异。自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开始进入结构 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走于前列的 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也先于全国水平,其农业组织运 营形式的创新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 了示范和前景。 3、三类不同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对农业增效、农民 收入的促进功能存于差异。农业企业综合运营,于农业生产 环节壹般以从事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为主, 具有明显的高投 入、高技术、高效益特点,这种运营组织形式的行为主体是 企业,它的出现助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利益关 系也比较容易界定和处理。 但此类运营组

15、织形式受耕地资源 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约束, 于我国目前仍不具备推而广之 的条件。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运营、农民互助合 作运营则是常规农业发展的主导运营形式, 其行为主体包括 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主体间利益关系多样,且 存于壹定的不确定性。 10 三、进壹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三、进壹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壹是从观念意识上, 保护好、 利用好农业产业运营组织 形式的创新成果。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运营形式创新面临着十 分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七大方案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能够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运营” ,这为加快农业组织运营形 式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 农业运营组织制度创新要以公平为 基础,坚

16、持效率为导向的原则,稳步扎实推进。 二是科学区分不同农业运营组织形式的内涵和功能, 扬 长避短,优势互补。每壹种农业运营组织形式均具有其特定 的内涵和功能,因此对应用的条件也有不同要求,应加以区 分,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三是注重农业产业运营组织形式各自内部的体制、 机制 的完善和创新。于涉农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运营中,存于 比较突出的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 产业化运营的成 功和否的关键, 是解决好农户和涉农企业双方有可能出现的 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于农民专业合 作运营中则存于“逆向选择”问题和“代理问题” ,需要从 组织成员和运营规模控制、民主管理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 进行约束。 四是从城乡统筹、 配套改革的高度, 为农业产业运营组 织形式发展营造必要的政策支持环境。 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 率是我国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基本原因之壹, 农业生产的低 效率又和我国人地关系和土地政策紧密关联。 于农业规模化 运营的历史进程中, 政策上应积极努力将农民非农转移就业、 农民工社会保障、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和农业组织运营方式 的转变统筹考虑, 于运营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