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009458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高三语文教案第一册文言文(二)一、基础字词(一)通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鼓瑟希,铿尔(“希”“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寡人之于国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2)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劝学(1)虽有槁暴(“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秋水(节选)(1)泾流之大(“泾”通“径”)(2)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 (二)古今异义 寡

2、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劝学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广博。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防灾(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秋水(节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话题。东面而视 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名词,与“西面”相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不吝啬;举止

3、自然,不拘束。(三)一词多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如 起如厕(到去)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 如火如茶(像拽口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才) 博学而无方(方法,办法) 往昔,不与,归而形诸梦(给予) 夫子唱然叹日:“吾与点也。”(赞成) 与 遂与外人隔绝(和) 唯求则非邦也与(句末语气词) 咸与维新(参加) 寡人之于国也 数罟不入洿池(c 密、细密) 数 数口之家,可

4、以无饥矣(几、若干)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 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 非我也,兵也(兵器) 兵 穷兵黩武(战争) 草木皆兵(士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食物) 食 鱼鳖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于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

5、,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请以战喻(介词,用) 以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强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ng,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秋水(节选)以为莫己若(比得上)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像) 若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你,你的)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

7、果)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样子,似的)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回转,掉转) 旋 及凯旋而纳之(归来,回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随即,不久)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3)秋水时至(时,按照时令)(4)顺流而东行(东,向东)2名词活用作动词(1)树之以桑(树,种植)(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5)是便民养

8、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6)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游水)3动词活用作名词(1)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生者;死,死者)(2)鸡豚狗彘之畜(畜,指喂养这件事)(3)学不可以已(学,学习)(4)輮使之然也(輮,弯曲的办法) (5)顺流而东行(流,秋水,黄河之水)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闻,见闻,学问)4动词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迁移)5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谨痒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3)意动用法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轻,以为轻,轻视) (五)成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w s

9、h b xio bi b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例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也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批评,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青出于蓝】qng ch y ln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例句:这次两位新老一代虫族的相遇,是f91以他的经验加上心理战术和前期强大实力更胜一筹,还是eva以自己的实力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在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锲而不舍】qi r b

10、sh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例句:他锲而不舍的科学创造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清醒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他成为现代青年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和创业者们争相效仿。【望洋兴叹】wng yng xng t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例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令其他媒体望洋兴叹。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 (1)非我也,岁也。 (2)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树之以桑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加之以师旅 (2)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 何以

11、伐为 未之有也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闻道百 3被动句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可镂”为意义上的被动句式) 4固定句式 (1)或或(有的有的)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只罢了) 直不百步耳 (3)是也(这是呀) 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这同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非则(不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见于(被耻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三、名句名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

12、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文学常识 1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