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993542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86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 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信贷 约束声誉与中小企业贷款 1. 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1. 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 1.1 背景介绍1.1 背景介绍 在 90 年代后期经济不景气和制度转型两大背景的交叠下,中国的中小企业问 题尤其是借款难问题凸显出来。 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改组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大批工人下岗,再就 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据劳动部的一项调查分析,至 1999 年 6 月底, 下岗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为 11.2,而全国下岗职工总人数约为 711 万人(劳动 部培训就业司,1999)。而杨宜勇等人估计表明,在 1999 到

2、2001 年三年间,中国 劳动力总供给将仅仅因为劳动力总量的调整就将会为城镇增加 1551 万人的就业压 力 1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具有很大的潜 力。1996 年中国的全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约为 1.5 亿人左右,其中在中小企业就业 的就有 1.1 亿,占到 7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999);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1998 年找到工作的 600 万下岗职工中有 353 万人在非公有 制中小企业中就业 2 2。 世界各国(地区)经验的经验也表明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有效渠道 。1986 年日本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

3、数的 80.6%(而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 区这一比例高达 90%以上);1986 年美国 100 人以下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55.9%,500 人以下的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 80.2%;80 年代末欧共体 12 个成员国中小企业占全部就业人员的 70%(陈永杰,1997);1988 年台湾省中小 企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 72.65%3 3。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紧缩的压力使得企业面临的发展空间缩小 ,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得其贷款发放行为更为审慎,这样就使得企业面临的信贷条 件日渐严峻;中小企业更是由于借贷历史较短,同时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不得不依 赖于银行贷款

4、,但是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而面临更为严厉的信贷约束。 中国的银行业的贷款投向主要偏重于大中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业务比重较大的 工商银行为例,1998 年 6 月末,工商银行共对 43.35 万户工商企业发放了流动资金 贷款,其中大型和重点中型工商企业只有 3.35 万户,占有贷户的 7.74%;而中小企 业却有 39.99 万户,占有贷户的 92.27%。但是,工商银行的贷款投向却侧重于大型 和重点中型工商企业,1998 年 6 月末,工商银行对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是 1.34 万亿元,其中对大型和重点中型工商企业贷款余额为 7235 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 53.85%;对中小企业的贷

5、款是 6201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46.15%4 4。按照这些数 1 其中,农转非的人口约为 1000 万人,其中需要就业的劳动力 600 万人;城镇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新下岗 850 万 人,扣除当年再就业的 70%,将会有 255 万人等待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分流 82 万人,1998 年年底结转国有企 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的下岗职工 614 万人。 2 吴敬琏,“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宏观经济研究,1999 年第 7 期。 3 易宪容,“台湾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金融参考,1999 年第 7 期。 4 陈志强,“我国中小企业及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状况的调查”,改革,1999

6、 年第 1 期。 字计算,工商银行对于企业总体的平均贷款规模是 309.1 万元,对于大型和重点工 业企业来讲平均贷款规模为 2159.7 万元,而对于中小企业的平均贷款规模只有 155.06 万元 5。中小企业所占求贷企业数目的比例和所获贷款量比例明显不相称, 这样就表现为中小企业受到了信贷约束。 而非国有的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更是突出表现在非国有制企业的产值和 其所获贷款量的严重失衡。比如,1998 年非国有企业尽管其工业总产值占到了社会 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但是得到的贷款却不到贷款总额的 30%(樊纲,1999); 其中短期贷款中,乡镇企业仅占 9.2%,私营和个体企业一起仅占

7、 0.78%6 6。福建省 中小企业约 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 21.6的中型企业开工率不足 50, 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 807;上海市对 262 户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曾 获得短期贷款的只占企业总数的 9.5;获得长期贷款的只占 28(狄娜等, 1999)。 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信贷约束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更好地消 除这种这种信贷约束呢?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特征进行仔细的 分析。 1.2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特征1.2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特征 中国的中小企业确认标准比较复杂,1986 年国家为解决企业工资改革所涉及的 企业

8、类型划分问题,开始在国务院工资研究小组下设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在随 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企业标准划分办法。 中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主要依据有:1988 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 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发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 通知;1992 年国家统计局对于上述标准进行修改,颁发了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 暂行规定;1997 年国内贸易部颁发了商业、粮食非工业企业大、中、小型规模 界限,其中对于工业企业规模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 定资产原值 89,共分为 4 类 6 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 (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小型,共计

9、150 个行业标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1999;陈志强,1999)。通常所谓的中小企业即指小型企业 10。 5 这里也包括企业规模差异导致的借款量差异。 6 中国金融年鉴1999,表 1.3.1。 7 部分原因是由于 96 年以来的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销路不佳(这一点得自于宋立刚老 师)。 8 世界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美国的定量标准是从业人员和销售额二者居其一;日本是从业 人员和资本金两个标准二者具其一;英国是从业人员和销售额二者居其一;欧共体现在的标准只是企业的从业 人数:不超过 9 人者为小企业、10-99 人者为小型企业、100-499 人者为中型

10、企业(陈永杰,1999)。 9 中国正在研究新的划分标准,拟考虑采用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 10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称之为小企业,更为严谨;但是由于学术界已经约定俗成,本文遵此 约定;另外,中国人民银行 199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的通知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已经反映出 这种变化。 1995 年,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 734 万家,大中型企业约两万多家,其余的均 为小型企业,占 99%。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51 万多家,其中小型工业企业 48.7 万 家,占 95.5%。1995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 9.18 万亿元,其中大型工

11、业企业占 27.5%, 中型工业企业占 11.7%,小型企业占 61%。全国建筑企业 9.7 万家,从业人员 2512 万人,产值 9505 亿元,其中以中小型占绝大多数的集体企业(不包括国有小企 业)占企业数的 90%,占职工数的 65%,占产值的 60%。全国商业零售网点 12.4 万 个,从业人员 2998 万人,其中以大中型商业为主体的市属以上国有制、股份制和 三资商业零售网点占 0.9%,从业人员占 9%,相应地 99%和 90%以上全是小型商业。 以上数据不包括个体工业、建筑队和零售商贩,如果加上,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例 更大(陈永杰,1997)。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是大

12、中型国有企业的 4 倍左右(尚福林,1998)。 总体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所有制、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 特征: 第一,所有制构成复杂,个体和私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中小企业不象大中型企业那样主要为国有企业(如大型企业中,国有企 业在企业个数和工业总产值方面均占 73%),而是表现为非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 位。比如,在中小企业的数量上,个体和私营企业占 77.7%,集体企业占 20.1%, 国有企业占 1.4%,而三资企业占 0.6%;这样就表现为个体、私营和集体企业的绝 对优势。而在产值方面,集体占 51%,个体私营占 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 13.1%;显然,集体

13、、个体和私营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11。如果考虑到很多集体企业 是戴着“红帽子”的私营企业这一事实 12,那么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就将是个体和 私营企业。 第二,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总体上是东南部发达,内地相 对落后。 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在企业户数、企业平均资产、企业经济 效益、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出口创汇能力等方面均好于中西部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全国的 42%,西部占 15%(总和不为 1,疑为四 舍五入结果),而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 66%、中部占 26%、西部仅占 8%。这 样就说明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大,大约是中部的 2.5

14、 倍,西部的 3 倍。中 小企业占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东部为 66%,中部为 67%,而西部仅为 55%,西 部比重明显偏低 13。浙江省的情况尤其明显:1997 年,中小企业户数占该省企业总 数的 99.7%,而私营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就达到 110 万人,占城乡就业人口的 25%14。 11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1999 年第 2 期。 12 据调查,上海市“假集体”占全市集体企业的 20左右;泉州市乡镇企业中 80为个私企业(狄娜等, 1999)。 13 中国金融年鉴1999,表 1.3.1。 14 陈志强,“我国中小

15、企业及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状况的调查”,改革,1999 年第 1 期。 第三,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相对集中。 在工商银行有借贷关系的中小企业盈利额排行榜中,化工、轻工、电子、纺 织、医药、建材等行业排在前列;而高新技术、商品流通、餐饮、娱乐等行业也有 较好的经济效益 15。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投资较少、资金周转快、技术含量 低、产品和服务转向快、规模经济优势小、行业准入较少等。这些行业大多属于劳 动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因此,其发展前景就相对较好。 有些行业中,中小企业产值已经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 值的 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

16、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 80%以 上,木材和家具制造行业的 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我国出口的许多 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性产品,都由中小企业生产 16。 因此,中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就是: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为主、主要分布于经 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劳动密集性产业中。 1.3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讨论1.3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讨论 国内经济学界现在取得的共识是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信贷约束,而中小企业有 助于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这些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讨论 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阐述。 第一个层次讨论的是中小企业的优势及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吴敬琏 (1999a,b)强调中小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在于增加就业、提高竞争强度、加强整个经 济的活力、通过与大企业的互补关系形成更有效率的生产体系。林毅夫(2000)认 为中小企业更加适合中国劳动力充足、资本和资源稀缺这一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 展中小企业除了可以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外,还可以促进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宏 观组(1999A)认为以国有经济和大企业为主的融资格局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