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7993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 1 夏、商、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 _的产生。( 2)盘庚迁殷: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武王伐纣: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在 _大战中打败暴君商纣,商朝灭亡。1)世袭制确立: _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启内容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温馨提示 】 ( 1)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关键。( 2)夏商的灭亡与统治者的暴政直接相关,而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都取得了胜利,说明得民

2、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初期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但随着周王室势力的衰弱,分封制逐渐成为瓦解周朝统治的“催命符”。知识点 2 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前 770前 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和战国 (前 475前 221年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两个时期。)著名霸主: _、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等。其中,第一个霸主是 _,称霸基础是_改革;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_。( 2)影响: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数量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齐桓公齐桓公管仲 1)七雄并立:

3、韩、赵、魏三家分 _,田氏代齐,形成了齐、 _、楚、燕、赵、魏、韩(顺序是东西南北到中央)七雄并立的局面。(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晋秦【 温馨提示 】 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是争霸,即战胜国以取得霸主为目标;而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兼并,即战胜国要彻底兼并战败国,进而统一全国。知识点 3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大量私田得以开发。在私田的出租下,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 _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_年,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公元前 3563内

4、容( 1)国家承认 _,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性,促使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 2) 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触犯守旧势力的利益)( 3)建立 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温馨提示 】 (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决心;人民的支持等。( 2)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绝不能说明变法是失败的

5、。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且“商鞅虽死,秦法犹存”。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点 4 1)代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_开始。( 2)文字演变: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_,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天文历法:相传夏朝时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测定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2)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_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医学:名医扁鹊总结出

6、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是 _ 。( 2)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整套编钟,是这一时期“钟鼓之乐”的反映。1)孔子时代、国别: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地位:我国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出“ _”和“礼”,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张“有教无类”,创办 _,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因材施教”等。仁私学相关著作:其言论被弟子们收集整理为 _ 一书。影响:孔子的学说经过后人的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论语(2)

7、老子: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是 _ ;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其主张 “ _”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以及合理而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其主张顺其自然,“ _”,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仁政无为而治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其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等。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_,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鼻祖是孙武,代表作 _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著名军事格言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法治孙子兵法例 1

8、(2015 山东济南)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 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始皇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秦国新法”“第一大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答案: ( 2013 山东济南)右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 2 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及图片中 “防洪灌溉”“岷江”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工程为都江堰。答案: (2014 山东济南 )2013年

9、 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时,指出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 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 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 之价值,已与 新约全书 竞胜。 (日 )儿岛献吉郎 诸子百家考 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第 41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42问,注意材料中“东经朝鲜,波及日本”“流行于欧美”等有效信息,答出儒家思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第 43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41. “ 仁”;“仁政”;“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2.“ 孔子之道”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