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87618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共 2 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是一类常见的重要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5、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三) 教学难点 1、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教材

2、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知识的初步认识, 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 包括溶液的形成, 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其中“乳化”现象, 因其内容很少, 要求也较低, 因此把它附在溶液的内容后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有 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说教法 1、讲授法 对于溶液的形成,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 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 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

3、立上。 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的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是一样的;所谓的稳定,是 指条件不变时, 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但要注意, 这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 指在溶解过程中。 2、实验法 通过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 溶剂、 溶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区分溶解与乳化。又让他们经历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把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 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 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 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的 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在讨论中, 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的见解给 予及时的鼓励。乳化现

4、象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4、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时, 运用多媒体模拟氯化钠扩散到水中去的动态的 过程。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使 其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的过程。 三、说学法 1、接受式学习 对于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的理解,不仅要结合实验,还要更多的进行讲 解、动画展示,才能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溶液。 2、探究式学习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二)溶解时的吸热 和放热现象, 由学生通过思考,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 验用品

5、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很大的提示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 一方面可 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 探讨研究问 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 四、说教学程序(2 课时)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溶液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如本章的章 图和图 9-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展示已经配好溶液,设疑,从而谈到 设疑:你想到了 什么? 学生观察、思 考。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 液,以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为学生创设一 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 溶液这一主题。环境,使之顺利进入 主题内容的学习。 2、展开探究,产生新知 活动与探究(

6、 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 水 药品:食盐、高锰酸钾、硫酸铜晶体、 水 仪器:玻璃棒、 100ml 烧杯三个,药匙 运用多媒体模拟氯化钠扩散到水中去 的动态的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个别 加以辅导。完成 后小组分享。 亲自动手实验,降低 理解难度,更好的认 识溶液、溶质、溶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 力。 观察探究实验配好的三种溶液,要求 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 学生体会溶液 的均一性和稳 定性。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 和归纳总结能力,从 而得出溶液的特征。 演示实验 9-2 碘和高锰酸钾分别在水 和汽油中的溶解。 学生总结并不 是任何种物质 之间都能相互

7、溶解的,什么叫 溶质,溶剂。 通过对比试验,让学 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 论。 思考: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 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将理论知 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 思考:油滴滴到衣服上怎么办? 通过实验 9-3、 9-4 分析乳化与溶解的不 观察实验并共 同讨论。 由生活常识引入,把 知识的理解简单化。 同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乳化这一概 念。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实验( 2)理解溶解时的吸 热和放热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个别 加以辅导。完成 后小组分享。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 脑能力。 3、课时小结让一些学生

8、口 头总结互相补 充。鼓励学生认 真听讲,积极主 动的参与到教 学中。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 知识结构。 4、巩固练习 课本 33 页习题 1-5 思考回答讲练结合,更好的掌 握知识点。 5、布置作业 三导练习册 检验学习效果,巩固 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 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液、气。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4、溶解和乳化不同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投 影 展 示 溶质分子水合过程水合分子 放热 Q 吸Q 放溶液温

9、度升高如:NaOH Q 吸=Q 放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 Q 吸Q 放溶液温度升高如:NH4NO3 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 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 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 培养学生沿着 “ 问题实验分析结论” 的思路, 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

10、法。 2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 1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 5 岁的弟弟要喝糖水, 他在一杯水中加了一勺糖, 可是弟弟说不甜, 小 明让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还想让 糖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 2提出问题 怎么让没有溶解的糖溶解呢?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3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33-35 ,实验 9-5 和 9-6。了解实验步骤及猜想实验结果。 4合作探究 (离子) 溶质分子扩散过程水分子 吸热 扩散 (离子) (水合离子) 1-4 小组完成实验 9-5,5-8 小组完成实验 9-

11、6,并填写相应的实验现象及总结实 验结论。 5成果展示 小组选代表展示成果 操作5g 氯化钠,搅拌再加 5g 氯化钠,搅拌加 15mL水,搅拌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 、 可溶 物 在一 定量 的 水 中 不能 无 限 溶 解 ;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操作现象结论 5g 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一定量的溶剂中,硝 酸钾的溶解的量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 固体部分溶解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冷却 晶体析出 6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12、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 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 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注意:只有指明 “ 一定温度 ” 和“ 一定量溶剂 ” ,“ 饱和” 和“ 不饱和” 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巩固达标 】 1、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 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 10 克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质量不变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却 结

13、晶 D、加热到 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2、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 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的液体D、无法确定 3、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再加入同种溶质D、倒出一些溶剂 4、现有下列方法: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增加熟石灰减少熟石灰增 加溶剂蒸发溶剂,能用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 、 【课堂小结】 1、 在一定温度下,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14、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思考问题,习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的过程中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 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

15、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建立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什么是溶液? 教师:展示三瓶颜色深浅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请同学们比较三种溶液 的浓稀。 学生:三瓶溶液颜色深浅不同,颜色深的较浓,颜色浅的较稀。 教师:再出示三糖水,如何比较它们的浓稀? 学生:可以通过品尝味道的方法比较 教师:通过观察颜色或品尝味道的方法判断溶液的浓稀比较粗略,而 实际应用中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浓度。例如,喷洒农药时需要知道一 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的量。如果药液过浓会毒害作物,如果太稀,又 不能有效的杀

16、虫灭菌 板书:溶液的浓度 活动探究一 : 1、提问:如何验证上述三种溶液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的浓 度小? 2、 实验 9-7 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2g 的硫酸铜分别放 入三支装有 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3、教师:在这三个烧杯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依 据是什么? 4、学生交流: (1)三种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2)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溶质多的更浓。 5、学生总结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 教师: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学生:在教材中画出概念和计算式,并填表 烧杯编号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活动探究二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一 :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讨论: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已知两个量,如何求第三个量? 计算的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 【例1】在农业生产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