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79708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第三讲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解读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和科学技术 2、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3、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4、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和科学技术,(一)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演变 商朝:帝是万物的主宰。“帝令其风”“帝令其雨” 周朝:“天”取代“帝”,并赋予“天”以“人”的理性和 人伦道德的评判能力。 周公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西周末年则转向人类自身,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角。,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首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说。但是,儒家对天道的考察是为

2、了对人道的研究,因此“重人事轻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 之恶寒也,辍冬;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制天命而用之”。第一次把“人”摆在征服者地位。,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的本体。它所遵循的是自然法则,即自然而然的天然状态。老子并不否认“天”在人类社会之上的权威。并认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相比,它的秩序和德行是完美无缺的。 庄子:从人是天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不过,这种“天人合一”是以天为中心,用天“合人”。,董仲舒: “天”是其哲学中的最高概念。 “天者,百神之君也。”地上的君主要受它的管辖,由“天”授权天子

3、来管理人事,叫做“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样,他就在人格之天与人类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这个“天”与周人之天一样,是根据人伦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人君的统治业绩,并通过天象的变化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来传达“天意”,这就叫做“天人感应论”。,其依据是 人是天的副本。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冬夏,人有刚柔;天有阴阳,人有哀乐。所以,人“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唐朝中期,柳宗元和刘禹锡展开了关于“天人”关系的大讨论。 柳宗元: 元气是宇宙的始基,元气融合阴阳和天这三者,进行冷热交互运动,促成天地万物的形成,既然“天”无意志、无人格,那么天子的统治不是“天赋

4、神授”而是受命于民,国家的兴旺发达不是以祥符为标准,而是统治者的道德。因此,天与人各行其职,互相不干预对方的行为。即“天人不相预”。,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天道与人道是有区别的。“天之道再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所以,天与人之间是“交相生”“还相用”,而且人居于主动。 “人定胜天”,在西方,“自然”概念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开放式的螺旋式上升的圆周运动过程。 认识自然-基督教的反叛-认识自然 (自然、人) (以“上帝”取代自然) (确立人的统治地位) 对“自然”的重新认识,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也带

5、来了新的问题。,罗素:“ 科学技术不象宗教,它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它保证人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人该做出什么奇迹。在科学技术必然要造成的各个庞大组织中,居领导地位的那些人在某种限度内能够随心所欲左右科学技术的方向。权利欲于是得到空前未有的发泄。在科学技术的激发下产生的各种哲学向来是权能哲学,往往把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看成仅仅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目的不在考究,只崇尚方法的巧妙。这又是一种病狂。在今天看来,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对付这种病狂、理智健全的哲学应当做一服解毒剂。”,中国的“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它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同心圆扩大型”,即以圆心为逻辑起点不断向外扩大的动态圆圈。 一方面“天

6、”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从意志之天到人格之天、自然之天、与人感应之天、理之天、心之天;另一方面中国的“自然”观在开始形成之际,就为这个概念的演绎预设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作为这个圆圈的圆周,并且人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天人合一”的合理性。如同建立欧氏几何学的公理一样。 因此,难怪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刘禹锡喊出“人定胜天”的口号后,并没有在中国引发象但丁的“神曲”那样的后果-文艺复兴运动。,例如:老庄哲学虽然看到了“天”的物质属性,但是“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使他们同样排斥科学技术。在庄子看来,真正的人、最自由的人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天人合一”的“合”就是完全顺应自然而不要任何人为的行为

7、。因此,他反对任何违反自然状态的活动,人类应该回到原始状态之中。这种思想不能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荀子:赞成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制天命而用之”。,正是在“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下,人们都相信人与天可以相互感应。基于此,以自然法则代替社会法则也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从表面上看,人们是依据自然之道行事,其实自然之道不过是人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自然法则在伦理法则的外衣的包裹下无法向人们展示其真实的面目。 李约瑟说:“自然科学排斥伦理判断,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真理的追求固然本身即具有道德价值,但我们无法将自然分化有意教化,可以传诸经传,以及无益教化必须三缄其口的:道德的标准在人类社会的圈子以外就不

8、适用了。科学是无所谓道德不道德的。”,可见,建立科学大厦的基本条件与中国自然观的伦理特征是互相抵触的,这也是中国自然观的悲哀,它无法引导一场科学的革命。而“后代儒家的错误不在于他们相信国家组织应遵从自然之道,而在他们自信只需要研究人的传统与历史,便是透彻明了的自然之道。”即使谭嗣同、梁启超等一批宣传西方科学思想、要求社会改良的革命者,其著作中叶无法摆脱“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起于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人在回归古希腊文化的途中由上帝的奴仆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并取得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归功于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不迷信权威的理性批

9、判精神。 中国文化传统也不乏人文气质,却缺乏古希腊人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传统。因此中国几千年来始终沿着“天人合一”划定的圆周踏步,而未试图“越雷池一步”。,(二)光辉灿烂的中国古文明,1、数学方面的成就 祖冲之的圆周率。 汉朝的九章算术中的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比欧洲早1500年。 但是,我国古代几何学比较薄弱,三角学也没有建立起来;代数没有产生适当的符号系统,几何也没有形成公理化体系。,2、天文学方面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观测记录最系统、最完整的国家。有关公元前613年彗星的记录,比1682年哈雷彗星早1500年。 我国战国时期就有了24节气。 天文仪器:东汉张衡的水运浑天仪,唐代一行和梁令瓒研制

10、了黄道游仪和浑天铜仪,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其设计和构造水平在世界领先300年。,3、物理化学方面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了地磁偏角。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4、医药学 战国时神医扁鹊,精通针灸; 华佗最早使用麻醉剂。 公元前三世纪的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等等。,二、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马克思说:“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QJ4P427),三、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1、胡化凯的关于中国为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提出思想文化因素论、政治经济因素论、现实条件决定论、综合因素论等。 2、赵显明认为,思想上的自由是科学生长的决定因素,在我国历史上,正是由于宋元以后程朱理学的兴起,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破坏了促进学术发展的社会环境,才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停滞。,四、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参考书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2、科学技术史讲义 3、徐耀新:大轨迹 4、王渝生: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