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7955944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过关)(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单元检测试卷AB双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 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答案】B【解析】夏启取得王位并通过征服手段剪灭各种反对势力,这实现了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故答案为B项。A项,禹死后传

2、位于儿子启,引发了诸多势力不满,这恰恰说明夏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固确立,而从夏朝王位继承来看,更多的是兄终弟及,排除;C项,材料并未指出夏启是通过战争手段夺取王位,排除;D项,大禹也并非通过禅让方式传位于夏启,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甲骨文记载,商代对犯罪人员实行“天罚”,也就是对需要审判的人,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兹人井(刑)不?”然后再依据上天的启示决定是否给予刑罚。这反映出商代A统治者没有主见B迷信思

3、想很盛行C借助神权来统治D还没有刑法制度【答案】C【解析】通过占卜,依据上天启示决定是否对犯罪人员给予刑罚的“天罚”,反映出商代借助神权进行统治的特点,C项正确;借助神权实行“天罚”不能说明统治者没有主见,A项错误;“迷信思想很盛行”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天罚”即是神权色彩包装的刑法制度,D项错误。3有学者择取截至2014年3月已公布的西周至战国时期共2000余件刻有15字以上的礼器铭文加以分析,制作成数据图,以考察其特征。下列有关该图解读正确的是(注:宗族类铭文,主要指制作该鼎的主要目的与宗族有关,如在宗族祭祀、陪嫁、宴飨等场合中使用,镌刻着“用作朕文考某某尊彝”,或“用作宝鼎,用飨朋

4、友”之类的话语,或缀以“子子孙孙永宝(保)用”类的愿望。)A说明先秦时青铜铸造技术逐渐衰落B反映了分封制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C体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D表明传统血缘贵族社会的消亡【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宗族类铭文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比重也在下降,这反映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族已经逐渐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以及相关的宗族祭祀活动,体现了宗法制度的逐渐瓦解和“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故C项正确;宗族类铭文的减少不能证明技术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且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瓦解,而不是完善,排除B项;“消亡”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宗法制度还存在,传统血缘贵族社会仍

5、然存在,排除D项。4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示可知,商朝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但是按着西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作为嫡长子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分工明确 互相配合 互相牵制 皇权集中A B C D【答案】D【解析】秦朝专

6、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各级官员分工明确,正确;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责明确,相互配合,但又相互牵制,使权力集中于皇上,正确;秦朝地方设置郡县制,使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国家权力最终集权于皇上,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早年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它考查的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这种题型的题干一般由求答项和冠之以数字序号的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组成。由这些不同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它们都是按一定关系(同类事件或现象)分解组合而成的。解答此类题时可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

7、,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解题速度。6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A增加财政收入B巩固分封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增强封国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而推恩令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不是巩固分封制度而是瓦解分封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是削弱而非增强封国势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

8、是A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D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信息反映了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B符合。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等方面的内容,故排除ACD。8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A是三省制废弛的结果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答案】B【解析】唐太宗委

9、派宦官巡查西南夷,并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代表皇权的权威到达西南夷地区,有效的强化了中央政府在西南夷地区的权威,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B;唐太宗委派宦官巡查西南夷与三省六部没有关系,不能体现三省制废弛,排除A;唐太宗委派宦官不代表宦官掌握了监察权,排除C;题干中的措施并不一定能保证国家政治清明,排除D。故选B。9三司使是北宋皇帝心腹之臣,是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最高财政首脑,与宰相共同负责财政事务,有“计相”之称,皇帝控制三司使以掌握财权,其在权力中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这一官职A加强了君主专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财权D调和了君相矛盾【答案】A【解析】三司使分割丞相的

10、财政权,是北宋皇帝心腹之臣,皇帝控制三司使以掌握财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A;三司使与宰相共同负责财政事务,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三司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财政的信息,排除C;三司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无法体现君相矛盾的调和,排除D。10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11、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基础B摧毁了门阀政治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材料中“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家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说明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缺乏必要的从政素养,只会专心经籍文学,不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由此可见,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的培养脱节,故D项正确。这段材料主要指出了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没有涉及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C两项错误。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

12、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反映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与懂得“政治掌故”的门第子弟在为官从政方面有很大差距,所以这段材料主要强调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1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3、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行省制度本来就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才实行的一个制度,而不是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材料中的“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所以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只能是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另外,行省不仅仅是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蒙古人也不可能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12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

14、的实施A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B体现了分封制的持续发展C保证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长期繁荣D对元朝中央集权造成威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土司制度的实施使土司在地方上拥有世袭特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司拥有世袭特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土司制度是在两汉时期的“羁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元朝开始实行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夷治夷”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土司制度妨碍国家统一,破坏地方经济发展,任意残害百姓,不利社会安

15、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一般包括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在实际运行中,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对明代政治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大或小,或强或弱。这主要是由于A内阁是传统相权的翻版B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C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D皇帝信任并尊崇阁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内阁在实际运行中其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论阁权如何变化,皇帝如何信任阁臣,其受制于皇帝的基本格局未变,内阁不可能突破废相的制度设计而走向相权化的道路,故明代内阁不是传统相权的翻版,故排除ABD。故选C。14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军政事务“有事无不综汇”,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