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795414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5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整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第一编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 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 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 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 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三个阶段:

2、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 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 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 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 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 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 时期谋臣策士

3、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 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 、 墨子 、 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 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 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 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 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 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 、 庄子

4、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 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 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 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 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 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 、 韩非子 、 吕氏春秋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 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 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韩非子是法家

5、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 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 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 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 ,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 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 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 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 中国传统文学

6、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二章第二章 神话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 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 版社 1972 年版,第 113 页。 )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 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 的意蕴。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鲧禹治水”、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后羿 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

7、的征 服意识。 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玄鸟生商”、 “姜嫄生后稷” 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3.反映战争的神话。如“黄帝擒蚩尤”、 “炎黄之战”、 “共工怒触不周山”、 “刑天与帝争神”等。 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发明创造的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 谷、伏羲发明八卦等。这类神话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活动。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

8、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 浪漫主义的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 作品讲读 一、 鲧禹治水 1.本篇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是一则英雄神话。鲧禹治水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远古人民 同自然灾害的斗争。鲧禹是传说中夏部族的两位著名的首领。鲧禹与天帝的关系反映了远 古时代人神沟通的意识。帝的出现已经倒了氏族社会晚期或阶

9、级社会的初期。对鲧的牺牲 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的赞颂,体现了英雄崇拜意识和积极的人生精神,也是对远古人民劳 动成绩的艺术概括。 2.此则神话的艺术特征:首先,现实生活与神话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幻想性与真实性相统 一。其次,将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将人神化是神话常用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之 一。 二、 女娲补天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但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先秦就已出现了。女娲是创丗女神、 女始祖,也是同自然斗争的英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神话的理想,以及对自 然现象的幼稚的理解与探索。 2.这则神话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惨烈的场景和女娲补天的壮 美奇异的景象。神话虽

10、是后人的记录,但形象的神异性、具体性,仍体现了原始神话基本 的艺术特征,即形象化、幻想化。正如马克思所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于想象以 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三、 黄帝擒蚩尤 1.本篇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上古传说时期 部族之间的战争。二是残留着巫术意识,即交战的过程并无刀光剑影的实战,而是各自驱 神斗法。 2.这则神话的艺术特点是神化的色彩十分浓重。战争的双方驱使着各种神灵而进行战斗, 尤其是斗法的情节写得惊天动地。这种虚幻的情节与神力法术的施展,对后世志怪小说、 神魔小说都有一种原型精神上的影响。 第三章第三章诗

11、经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 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 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现存诗经存目 311 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 305 篇。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风多为民 间的作品。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下限 至于春秋中叶。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被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二、 诗经的集结与成书。旧说有“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 理

12、、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编定在春秋时期。 三、 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 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 “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 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 。 “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 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 1.颂诗。 商颂 、 周颂 、 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 祭祀神

13、灵祈求降福等。 大雅中的生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 大明也是一组歌 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但同时又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 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2.怨刺诗。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 “变雅”即是 这类诗。如大雅中的荡 、 抑 、 瞻卬 、 召旻 、 民劳 、 板等;小雅中 的北山 、 十月之交 、 正月 、 巷伯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 、 秦风黄鸟 、 墉风相鼠 、 北风新台 、 陈风株林等。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 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

14、婚恋观念、情感体验, 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如周南关雎 、 召南野有死麕 、 郑风溱洧 、 将仲子 、 子衿 、 卫风木瓜 、 北风静女 、 秦风蒹葭等,都是这类诗中的优秀作品。反映 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 中。如周颂中的臣工 、 噫嘻 、 丰年 、 载芟 、 良耜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 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 小雅中的甫田 、 大田 ,以及国风中的周 南芣苢 、 魏风十亩之间 、 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 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杰出 的代表作品。 5.征役诗。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

15、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如 秦风无衣 、 唐风鸨羽 、 小雅何草不黄 、 豳风东山 、 小雅采薇等,其中后 两篇是这类诗歌的最优秀之作。此外,战争也给妇女造成思念的痛苦,因此思妇诗也随之 而产生。其中卫风伯兮 、 王风君子于役是这类诗中较好的作品。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 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 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

16、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 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 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 魏风硕鼠 、 伐檀是农奴们被压迫的生活和怨愤情感的 真实写照。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 真实体验。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 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 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 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 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 、 邶风新台 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 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 的美貌。 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 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 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 秦风蒹葭 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