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795397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6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滴定归纳总结[整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 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实质:H+ +OH= H2O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 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 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 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2、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三、试剂三、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 标准液:已知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 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 NaOH 为例)为例) 、准备: (1)滴定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 23 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

3、、 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 碱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 蚀玻璃) 。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 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 溶液(它们易腐蚀橡胶) 。 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 23cm 处 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4)滴定 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 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 ,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 、计算:每个样品滴定 23 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注意点: 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 锥形瓶内溶

4、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 30S 内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 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五、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五、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原理:滴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 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标)V(标)n(标)=c(待)V(待) n(待)(c、V、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故 c(待)= )()( )()()( 待待 标标标 nV nVc ,由于 c(标)、n(标)、V(待)、n(待)均为定值,所以c(待)

5、的大小取决于 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六、中和滴定过程中的六、中和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 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 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当二 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 为 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 恰恰相反。 根据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 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

6、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 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一般不选择石蕊试剂,因为石 蕊变色范围太宽,且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一般不用石蕊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黄色橙色 强碱滴定强酸: 酚酞无色粉红 七、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七、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 6 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 c待测液(物质 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

7、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 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 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 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 1 可知: 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 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 所以滴前仰视 V前液偏大,滴后俯视 V后测偏小。这样 V标准 液(V标=V后测V前测)的值就偏小,导致 c待测液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分析:同理推知 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

8、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 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 V标准液的值读大,致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反之亦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 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处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从而增

9、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已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内壁,而此时 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而导致 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 c待测液 的测定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致 使 c弱酸的测定值偏小。 (注:强酸滴定弱碱,必选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必选酚酞;两强相滴定, 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中

10、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其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 c待测液的值 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 色) 分析: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 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 分析: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所以, 这种情况会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 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用盐酸滴定含 Na2O 的

11、 NaOH 样品。 分析:由于 1 mol HCl40 g NaOH,而 1 mol HCl31 g Na2O,所以实际上相当于 NaOH 质量变大了,最终使 w(NaOH)的值偏大。 2.用含 Na2CO3的 NaOH 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 1 mol HCl40 g NaOH 而 1 mol HCl106 g Na2CO380 g NaOH,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 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 c盐酸的值偏大。 引起误差 的原因 操作影响因素c(待)结果 仪器润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偏高 液润洗 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高 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

12、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 测液润洗。 偏低 洗不当 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无影响 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 视。 偏低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偏低 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 视。 偏高 读数不 当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刻度读数。偏低 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偏高 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高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 溅出。 偏低 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 偏高 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偏高 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滴定过程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偏高

13、 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 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 无影响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使溶 液由橙色变为红色。 偏高 碱滴定酸时,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 颜色又褪去(过早估计滴定终点) 。 偏低 操作不 当 过晚估计滴定终点。偏高 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一、概述 利用形成配合物的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称为配位滴定法,也称络合法。 能够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形成的配合物要相当稳定, ,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2、在一定条件下,配位数必须固定 8 10 MY K (也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 ;3、反应速度要快;4、要有适当的方

14、法确定 滴定的计量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 EDTA. 二、EDTA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 水溶液中 EDTA 分子中互为对角线的两个羧基上的会转移到氮原子上, H 形成双偶极离子结构。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反应式: ,越大,配合物越稳定。MYYM LM ML KML ML K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下列特点:1、配位比较简单绝大多数 为 1:1,没有逐级配位现象;2、配位能力强,配合物稳定,滴定反应进行的 完全程度高;3、配合物大多带电荷水溶性较好;4、配位反应的速度快,除 等金属外一般都能迅速地完成;5

15、、配合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金属TiCrAl、 离子的颜色。 酸度会影响该反应,滴定时需满足条件:,查表可得, )( lg8lg HYs K s lgK 它反应 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配合物越稳定,不同 PH 下 EDTA 的 s lgK 也可以查表得到。 s lgK 我们还应考虑其他配位剂的影响,其他络合剂同时存在的溶液中时会与金 属离子反应,降低金属离子的浓度,配位滴定中常利用这个原理消除干扰离子。 这种消除干扰的作用叫作掩蔽作用,起掩蔽作用的配位剂叫作掩蔽剂。 (2)金属指示剂 配位滴定中指示终点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是金属指示剂。 它常常是一种配位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可

16、溶于水的有色配合物。常见的金属 指示剂有铬黑 T、钙试剂等。铬黑 T 是一个具有弱酸性酚羟基的有色配位剂, 在不同的酸度下显不同的颜色,呈紫红色, 22 2 nnIHIInH H H H H 6pH 呈蓝色,呈橙色。只有在时进行滴定,颜色变117pH12pH117pH 化才显著。 三、EDTA 配位滴定应用(水的总硬度)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的总含量,水中钙镁酸式盐形成的硬度称 22 gMCa 、 为暂时硬度,钙镁的其他盐类如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的硬度称为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总和称为总硬度,其单位用每升水中或的含CaO 3 CaCO 量来表示。 第一步需要配置的 EDTA 标准溶液;第二步用作基准物 Lmol01 . 0 3 MgCO 质标定其浓度,计算公式如下:;第三步是水 )( 0 . 250 00.25 )( )(m )( 3 3 EDTAV ml ml MgCOM MgCO EDTAc 的总硬度的测定,。 水样 )水的总硬度( V CaCOMED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