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953670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11-1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会员独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班级: 考试号: 试场: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必修3)试题(理科)一、选择题(40*1.5=60分)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2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 B.淋巴 C.消化液 D.组织液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4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

2、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地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

3、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9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生,会发生的现象是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

4、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10与人体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激素是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1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12某人的甲状腺因病被切除,如不补充相应的激素,将会出现的症状之一是A体温升高 B耗氧量下降 C心跳加快 D食量大增13下列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胸腺14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转化产生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脂质C肌

5、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1511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D、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B植物的茎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细胞分裂快C幼嫩的细胞比老一些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D生长素与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关17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

6、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素能延迟叶片衰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能阻止叶片中营养物质外运 B能阻止蛋白质水解酶的产生 C能阻止核酸水解酶的产生 D能促使叶片中的其他色素转变为叶绿素19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 B C D20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

7、表现为协同作用B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播种量的比例收获种子的产量大麦燕麦大麦燕麦0.20.40.60.80.80.60.40.242819810513356321321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2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kg B44.5kg C25kg D15kg

8、 2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 D.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24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B C D2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

9、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26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2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组织液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C核酸 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信使RNAD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28.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

10、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29.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30.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

11、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3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2、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3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3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3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中C兴奋传递时,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D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36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