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清朝政治制度,清朝历史特点及政治体制的演变 皇帝制度与中央决策系统 中央行政体制 直省行政机构 边疆行政体制 司法监察制度 军事制度 财政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清朝政治制度评议,一、清朝历史特点及政治体制的演变,16441911年,267年1636年改“金”为“清” 最后一个王朝,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后形态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最充分、最集中的阶段;专制、保守、僵化、残暴显露无遗 世界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巩固,民主共和政体专制主义的高峰,,,两个时期: (1)中央集权君主制度晚期 顺治1644康熙前期:仿明朝建立制度 康熙中期雍正初年:各种制度趋向健全完善 雍正道光(1840):皇权高度集中,制度定型,弊端毕露 (2) 18401911,由于资本主义入侵,殖民主义性质,政治制度一系列变化走向近代化的变革,二、皇帝制度,1616努尔哈赤称汗四大贝勒,皇太极“一汗之虚名”,废汗改清,称皇帝1644入关,福临即皇帝位 皇位继承制度:贵族共同推举摄政辅政嫡长子秘密建储(君主绝对权威;立贤重于立长;减弱诸子争夺与结党),中央决策与行政,、中枢机构: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满汉大学士,承阅票签,讨论政事,“邮传” 南书房:翰林学士,参预机密,草诏;顾问咨询 军机处:西北用兵;军机大臣、章京,掌军国大事,无决策权皇帝集权。
简、速、密 皇权集中:军机处、密折奏事,,、中央行政体制 六部 满汉尚书各一、侍郎各二 皇权加强,六部具体职权缩小,吏部 通政司、都察院、翰林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钦天监、太医院等 理藩院:边疆民族事务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至新的高度 内务府:撤销宦官衙门,内务府管理宫廷事务,四、直省行政机构,、行政划分:省、道、府、县四级 十五省二十三省 总督与巡抚:差遣官实缺官(乾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行政权、兵权、监察权,相互牵制 省二司:承宣布政司(藩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司(臬司,司法、监督),乾隆后,成为督抚属官 另:提督学政(科举、文风) 道:藩臬二司派遣官,分守道、分巡道 府、直隶州:知府理民刑财政、统辖州县长官,知州 州、县、厅:基层衙门,“亲民之官”,“责任尤重”,,、地方基层组织:里甲保甲 ()里甲制度与户丁编审 乡都里,乡都村 赋役黄册 根据人丁册征收丁银摊丁入亩,废除丁册户籍 ()保甲制度 牌甲保,牌头、甲头(长)、保长,聚族居加设族正 连保、连坐,报警治安为主要责任,兼理公务 安抚流亡、无论原籍招征统编,保甲循环册制度维持基层统治,强化基层控制的最佳工具,,、行政体制特点: 行政、财政、司法权合一,各级长官权力集中,缺乏并行的监察制度(仅上司弹劾下属),吏治不清 突出督抚权力,方便朝廷向地方贯彻政令,提高地方办事效率,但权力过大,对抗中央的力量,清朝后期“东南互保” 强化基层控制,最严密有效的朝代 机构层次复杂、官员职权交错。
督抚、道员,四级制,督抚、布按二司均有行政、人事、考试等职责,多方牵制,以利控制争夺或推诿,官僚主义,五、边疆行政体制,边疆施政特点: 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派出将军、大臣掌握全局,民族头领官员自治 因俗而治:盟旗制、西藏嘎夏治政、新疆伯克制、西南土司制 厚养头人,分而治之 大力倡导喇嘛教:敕封“呼图克图”(活佛),达赖、班禅,六、司法监察制度,、司法制度 法律:大清律例,例优于律 三法司:刑部主刑罚政令,徒、流刑覆审;都察院主纠察;大理寺参于平决合勘斩绞刑 旗人案件由步军统领衙门,各地将军、副都统审理,宗室由宗人府负责,民族地区重大案件呈报理藩院,,、监察制度: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各道监察御史弹劾纠察多忌讳 台谏合一:雍正时,“廷论纷嚣”“恣情自肆”,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否定封驳的独立价值 地方:行政官与监察官合并,总督、巡抚兼右(副)都御史监察地方 优点:财政的奏销审计监察,及其条例规章细致严密 监察体制较明代弱化,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贪风炽盛,七、军事制度,八旗: 太祖满洲八旗,太宗增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特点:兵农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 三百人牛录甲喇(五牛录)固山(五甲喇、旗) 各级统领:额真 绿营:明降军、新募汉兵,营为建制 地方杂役,战时先锋后勤,嘉庆时期腐败衰落 曾国藩湘勇,李鸿章淮军 神机营、水师、新军 马政与驿站(交通、运输、通信,急递铺),八、财政管理制度,、两个系统: 户部各省府州县垂直财政系统 内务府系统,皇室财政 、特点: 集权于中央:“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师”,方便调度,但统之过死 建立了一套细致严密的财务奏销审计制度,确保财政收支 区分国家政府与皇室开销 道光咸丰后,海关、银行、公债货币,引入近代意义的财政管理机制,九、人事管理制度,、学校制度: 学校:入仕做官的养成所 、考选制度: 科举考试进士获得做官资格 贤良方正、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等 捐纳 正途出身与杂途异途之区别,维护等级名分制度 、任用: 行走:兼任,如大学士、尚书、侍郎在军机处行走 差委:特定事务 官缺划分: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既维护满蒙贵族利益、又兼顾汉族上层分子利益,,、九品十八级,正俸与养廉银 、幕友制与吏胥制 、行政法规,十、清朝政治制度评议,、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最末一个形态,最充分阶段,制度建设围绕加强皇权进行,皇帝集权达到最高水平 一些创设:军机处、皇位继承制度、内务府制度、密折制、财政奏销制度等,制定行政法规章则,政务活动规范化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没落: 矛盾:皇权高度集中专制残暴和排他封闭局面 政体运转机能有力官僚主义、欺瞒腐败之风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猜忌与隔阂 机构办事更加条理规章化保守僵化 世界范围:民主共和政体专制主义 资产阶级工业化束缚农民与小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