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4186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古诗词背诵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背诵,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全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写? “豆”喻谁?“萁”喻谁?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实意是指什么?,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残酷迫害。表达了作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痛心与悲愤之情。,诗作寓意:,2.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全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字概括。,诗词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

2、中作者用他全部的心神去聆听花落鸟鸣的之声。花开花落,原属于天籁之音,但因为“夜静”,更因为“人闲”,即人“心静”,所以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还是被诗人觉察到了。诗人不禁为这夜晚的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本无声,而山鸟惊飞,仿佛月光洒下也带有嘈杂。可见这山中是何等的寂静!本诗以动写静,用声音来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意: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

3、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暝(m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3.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七言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

4、蓉楼送辛渐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唐),黄四娘家/花 / 满蹊, 千朵 / 万朵 / 压 / 枝低。 留连 / 戏蝶 / 时时 / 舞, 自在 / 娇莺 / 恰恰 / 啼。,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译文】,(石头)只有经过

5、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6.竹 石【清】郑 燮(xi),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借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那种坚韧劲拔的精神来表现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的品质。,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

6、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背后的故事,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 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

7、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名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竹 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n) 阳向洛阳。 (尾联),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s )、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

8、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背景,剑外,蓟北,四川,河南,河北,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 海,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

9、话。 “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便:就的意思。襄(xin)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8.己亥杂诗年代:清代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sh )风雷, 万马齐喑(y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jing)人才。,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 )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来辞官。他反对腐朽的封建制度,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

10、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839年,龚自珍辞官后接眷属,在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混”,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痛感于这种“衰世”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ku )乏、万马齐喑”的局面。,【译文】,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迅雷般的改革。全国一片死气沉沉

11、的局面,实在是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 不要拘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这首诗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9.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q)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1.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6.白发:

12、老年 7.潇潇:形容雨声,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赏析,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

13、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

14、西方呢! 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简介:,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xid )了宋神宗为名,

15、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c) 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译文,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呢?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现在又送君(鲍浩然)回去。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向来描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心酸,让人肠断。看唐

16、朝的诗圣杜甫,不过是在梦里送别诗仙李白,就已经悲痛的说不出话来。李白又如何呢?一向潇洒的李白高站黄鹤楼上,一直到好友孟浩然的影子不见了,仍然不忍离去。 送人送得欢欢喜喜的,大概只有本词的作者王观了。王观送的这位朋友名叫鲍浩然,住在春光明媚的江南地方,山连山,水连水,景色优美,有如仙境。王观从江南的山水,想到古来诗人形容美人的“眉如远山,眼如秋水”;朋友能回到这样美丽的地方,又是阔别已久的故乡,怎不为他高兴呢? 自然,王观也不舍得好友离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可以想见,但何必伤感的问一句“何日君再来”;交情浓厚的朋友,自会有相见的一日,不如默默的祝福他吧!,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曲牌名。秋:题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