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40309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结果:效应 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怎样清除细胞内的病菌的? 答案:先通过细胞免疫将隐藏病菌的细胞破坏,使抗原(病菌)无藏身之处,然后再经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细胞。 (2)免疫过程:,三、免疫失调病 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特点 免疫疾病 实例 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a过敏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而引起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皮肤荨麻疹 发作快,消退快,再次接触 抗原时发生 c自身免疫病 .艾滋病,答案:b c a,2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并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机理:破坏 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 (3)特点:传染

3、性极强。 (4)传播途径:性接触/母婴/血液 (5)预防措施:拒绝毒品,洁身自爱。,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1)判断关于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叙述的正误。 T 细胞和 B 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 吞噬细胞和 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 提示: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T细胞不产生抗体,浆细胞产生抗体。 (2)判断关于特异性免疫过程叙述的正误。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4、。( ) 效应 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 特异性免疫中,只有 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提示: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也可产生记忆细胞。,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3)判断关于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应用叙述的正误。 HIV 主要攻击 B 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免疫系统 “敌我不分” 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 ) 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不会产

5、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 提示:HIV主要攻击 T细胞 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自我检测 2图示识读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免疫、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2)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免疫、免疫会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二次免疫主要与图中的哪些细胞有关?为什么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提示: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3)细胞 b、c、d、e、g。 (4)

6、二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即图中的细胞 e和 g。因为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所以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与免疫细胞有关的两个易混点 1T细胞和 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

7、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2. 二次免疫及其特点,考向 1 免疫过程分析 1 (2016 全国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免疫功能下降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抗原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浆细胞_

8、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_ (答出两点即可)。,2(2015 全国卷)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看”参与的细

9、胞:如果有 B 细胞参与,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只有 T细胞参与,则为细胞免疫。 “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三看”“参战”对象:由抗体参战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细胞免疫。,考向 2 借助实验考查免疫过程 3(2014 全国卷)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

10、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细胞的作用是_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可产生_淋巴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B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抗体_,参与体液

11、免疫过程。,考点三 免疫失调 1三类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2.请完善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图解,3预防接种要多次注射疫苗的原因 通过多次注射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考点三 免疫失调 1三类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与免疫失调有关的两个易错点 1混淆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 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激发因素不同:过敏反应为过敏原,而体液免疫为抗原。 2混淆抗原与过敏原。 (1)抗

12、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 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