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93951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弯曲:,材料被弯成一定形状和角度,形成所需形状零件的 冲压工序。,免费学习咨询QQ:509457740,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弯曲方法:压弯、折弯、拉弯、滚弯、辊压,(a)模具压弯; (b)折弯; (c)拉弯; (d)滚弯; (e)辊压,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弯曲件回弹 在材料弯曲变形结束,去除外力作用,由于弹性恢复,使弯曲件的角度和弯曲半径都与模具的形状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一、弯曲件回弹及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弯曲半径增大,)弯曲角度增大,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控制回弹的措施,(1)改进弯曲件的结构

2、设计 (2)从工艺上采取措施 采用热处理工艺、 增加校正工序、 采用拉弯工艺 (3)从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补偿法 校正法 纵向加压法 采用聚氨酯弯曲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3、弯曲件的偏移,(1)产生原因,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克服偏移的措施,采用压料装置 利用工艺孔定位 不对称件成对弯曲,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4、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1)最小弯曲半径,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弯曲件孔边距,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3)弯曲件的直边高度,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4)增加工艺缺口、槽和工艺孔,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5)增加连接

3、带,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6)切口弯曲件的形状 为了便于工件从凹模中推出,弯曲部分一般做成梯形或先冲出周边槽孔再弯曲,()弯曲件的公差 公差最好在级下,角度公差最好大于, 否则应加校形工序,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坯料展开尺寸及弯曲力计算,1、弯曲件坯料展开尺寸计算,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弯曲力,(1)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v形件弯曲力,U形件弯曲力,(2)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4.弯曲时压力机的确定,自由弯曲时,总的工艺力,校正弯曲时,,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弯曲模结构设计的要点,坯料要有可靠的定位。 防止毛坯在变形

4、过程中发生偏移。 (3)冲程结束时应使零件在模具中得到校正。 (4)弯曲模的结构应考虑到制造与维修中减小回弹的可能性 (5)坯料放入到模具上和压弯后从模具中取出零件更方便。,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V形件弯曲模 (有压料装置 无压料装置) L形弯曲模 V形件精弯模 (2)U形件弯曲模 弯曲角等于90的U形弯曲模(图1 图2) 弯曲角小于90的U形弯曲模 斜楔结构的U形弯曲模 (3)Z形件弯曲模 (4) 形件弯曲模 两次弯曲模 一次弯曲模 摆块式弯曲模,2.常见弯曲模结构,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5)圆筒形件弯曲模,a直径d5mm的小圆形件(一次弯曲、二次弯曲) b 直径d2

5、0mm的大圆形件,c 带摆动凹模的一次弯曲成形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级进弯曲模,复合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通用弯曲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3、弯曲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凸模圆角半径,当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加以修正。,取等于工件的弯曲半径,但不应小于表3.2.2所列的最小弯曲半径值rmin。 当/10时,则应考虑回弹,将凸模圆角半径,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凹模圆角半径,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坯料会发生偏移。,t2mm时,,(36),24时,,(23),4时,,2,3、弯曲深度

6、 查表,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2)凸、凹模间隙,V形弯曲模的凸、凹模间隙是靠调整压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设计时可以不考虑。,U形件弯曲模的凸、凹模单边间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3) 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尺寸标注在外形上,凹模尺寸,凸模尺寸为:,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可采用79级精度,一般取凸模的精度比凹模精度高一级。,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尺寸标注在内形上,凸模尺寸,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可采用79级精度,一般取凸模的精度比凹模精度高一级。,凹模尺寸,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

7、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1.3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1 弯曲半径,对较厚材料的弯曲,可以采用开槽后弯曲。,过大回弹大,过小易弯裂,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 弯曲件形状与尺寸的对称性,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弯曲件直壁高度,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4 弯曲件孔边距离,防止孔变形的措施,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5.防止弯曲边交接处应力集中 增加工艺缺口、槽和工艺孔,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6.弯曲件尺寸标注应考虑工艺性,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三.弯曲力的计算,

8、1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v形件弯曲力,U形件弯曲力,2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顶件力和压料力,4.弯曲时压力机的确定,自由弯曲时,总的工艺力,校正弯曲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四、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1)理论公式计算法,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1、弯曲中性层位置的确定,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中性层位置以曲率半径,中性层位移系数,见表3.3.3。,式中:,表示(右图),通常用下面经验公式确定:,(2)经验公式确定法,对于形状比较简单、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弯曲件,可直接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坯料长度。 对于形状比

9、较复杂或精度要求高的弯曲件,在利用上述公式初步计算坯料长度后,还需反复试弯不断修正,才能最后确定坯料的形状及尺寸。,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按变形前后体积不变条件确定坯料长度。通常采用表3.3.4所列经验公式计算。,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铰链弯曲件,中性层向外侧移动,因此中性层位移系数大于0.5, 其值可查表3.3.5,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10、,例3.3.1,计算下图所示弯曲件的坯料展开长度。,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复习: 1、弯曲的变形特点 2、什么是回弹?影响回弹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回弹? 3、弯曲的成形极限用什么来表示?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计算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五 零件弯曲成形工序的安排,)形状简单的弯曲件:采用一次弯曲成形; 2)形状复杂的弯曲件:采用二次或多次弯曲成形。 需多次弯曲时: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3)批量大而尺寸较小的弯曲件: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弯曲件形状不对称时:尽量成对弯曲,然后再剖切 5)如果弯曲件上孔的位置会受弯曲过程的影响,而且孔的精度要求较高时,该孔应先弯曲后再冲

11、,否则孔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则,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 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一次弯曲,二次弯曲,第一次弯曲,第二次弯曲,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续),三次弯曲,第一次弯曲,第二次弯曲,第三次弯曲,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四节 弯曲模具的设计,一.典型弯曲模的结构,1.V形件弯曲模 (有压料装置 无压料装置) L形弯曲模 V形件精弯模 2.U形件弯曲模 弯曲角等于90的U形弯曲模(图1 图2) 弯曲角小于90的U形弯曲模 斜楔结构的U形弯曲模 3.Z形件弯曲模 形件弯曲模 两次弯曲模 一次弯曲模

12、 摆块式弯曲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5.圆筒形件弯曲模,一.典型弯曲模的结构(续),(1)直径d5mm的小圆形件(一次弯曲、二次弯曲) (2 ) 直径d20mm的大圆形件,(3) 带摆动凹模的一次弯曲成形模,6.铰链弯曲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设计弯曲模的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1)弯曲毛坯的定位要准确、可靠,尽可能是水平放置。多次弯曲最好使用同一基准定位。 (2)结构中要能防止毛坯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位移,毛坯的安放和制件的取出要方便、安全和操作简单。 (3)模具结构尽量简单,并且便于调整修理。对于回弹性大的材料弯曲,应考虑凸模、凹模制造加工及试模修模的可能性以及刚度和强度

13、的要求。,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二.设计弯曲模的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续) (4)由于U形弯曲件较正力大时会贴附凸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弯曲模需设计卸料装置。 (5)当弯曲过程中有较大的水平侧向力作用于模具上时,应设计侧向力平衡挡块等结构,当分体式凹模受到较大的侧向力作用时,不能采用定位销承受侧向力,要将凹模嵌入下模座内固定。,1、凸模圆角半径,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三、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当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等于工件或略小于工件内侧的弯曲半径,但不能小于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值rmin。 当/小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则应取凸模圆角半径 rtrmin,然

14、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当/10时,则应考虑回弹,将凸模圆角半径加以修正。,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凹模圆角半径,在生产中,通常根据材料的厚度选取凹模圆角半径,t2mm时,,24时,,4时,,3、凹模深度,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V形件弯曲模:,U形件弯曲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4、凸、凹模间隙,V形弯曲模的凸、凹模间隙是靠调整压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设计时可以不考虑。,U形件弯曲模的凸、凹模单边间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n间隙系数,可查表3.4.4。,5、 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尺寸标注在外形上,凹模尺寸,凹模尺寸,

15、弯曲件为双向对称偏差时,凹模尺寸为,弯曲件为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凸模尺寸为:,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可采用79级精度,一般取凸模的精度比凹模精度高一级。,5、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续),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2)尺寸标注在内形上,凸模尺寸,凸模尺寸,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可采用79级精度,一般取凸模的精度比凹模精度高一级。,弯曲件为双向对称偏差时,凸模尺寸为,弯曲件为单向对称偏差时,凸模尺寸为,凹模尺寸,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作业:P139 3-3,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重点:,1 弯曲变形规律 2. 弯曲的回弹 3 弯曲工艺计算方法; 4 弯曲工艺性分析

16、与工艺方案制定; 5 弯曲模典型结构与结构设计;,THE END,弯曲成形典型零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V形弯曲板材受力情况,1-凸模 2-凹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弯曲过程,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弯曲前 后坐标网格的变化,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弯曲后,弯曲前,弯曲变形区的横截面变化情况,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窄板(B/t3),弯曲后的翘曲,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型材、管材弯曲后的剖面畸变,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纤维方向对 的影响,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rmin/t,开槽后进行弯曲,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生活中的弯曲零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用模具成形弯曲件一,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用模具成形弯曲件二,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无底凹模内的自由弯曲,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形件弯曲模,1下模板 2、5圆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