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3504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第六讲 礼与乐,一、原始乐舞的娱神功能 二、乐的三个层次:声、音、乐 三、音乐在儒家人格养成中的作用 四、音乐与政治,一原始乐舞的娱神功能,高山族的猎头舞蹈,傩戏、能舞中的面具,由娱神而娱乐,二、乐的三个层次:声、音、乐,乐记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音乐的形成,缘于外物的刺激,表现的是人对外物的情绪反应。但是有境界高低的不同。,一般而言,情绪的变化一定会带来身体上的变化,檀弓下云: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摇】,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

2、矣。品节斯,斯之谓礼。 礼的功能是对其按照品类加以节制,而不可一味放纵,“直情而径行”,否则便是“戎狄之道”。,乐也是如此。所以,乐记又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以有声,就在于情动于衷,发之于口,形之于外。但是这样的“声”却不仅人类独有,犬马牛羊皆有情感,故有喜怒,有喜怒则有欢声、有怒声。也正因此,我们才说“声”是有情感的生命共有之物,因普遍而低级。,人为万物之灵,不仅有情感,而且能思维,善创造。因为有思维,便不甘于情感的简单化,便有了审美要求。如同京剧中人物的笑,似乎很夸张,但却是表现各个行当的重要手段,虽然不够生活化,却非常艺术化。这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花旦与小生

3、的笑声不同,刀马旦与净角差别更大,再加上脸谱的作用,音乐上也如此。先民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的声音都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不仅可以认识,而且可以利用。相传黄帝的一个乐官在山里面听到凤凰叫,雄凤高鸣,音调高亢明快,雌凰附和,柔和深沉,高低相配,若合符节。他便找来竹子,把竹管截成一节一节,而且每节长短不同,可以吹奏出高低不同的音色,以此来模仿凤凰鸣叫之声。后来,在模仿的基础上,他不仅发现了音阶,而且发现了七个音阶以及由六个阳律、六个阴律组成的十二律,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由此奠定。,六律、六吕,与现代音阶的对应,与十二地支以及八卦的对应,借助七声、十二律,以及旋律、节奏,就可以创作出无穷无尽的

4、作品,充分体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在此基础上,音乐由“声”上升为“音”,开始脱离自然状态,具有审美及创造的含义。所以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所谓文,就是文采,动物的皮毛,人的衣服,衣服上的花纹镶边,甚至写文章使用的优美词藻,都可以叫做文采。文采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人类文明的后天创造,符合人类的审美观念。符合这种标准的声音,才可以叫做“音”。是否知音,是人类与只有情感的动物的区别,因此乐记又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强调的正是人类的创造与审美能力,而这正是动物所缺乏的。,儒家对音乐的理解并未到此止步,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音乐不仅能够体现人类的创造精神、审美水平,而且要有助于人的心灵平和

5、宁静,有助于人体会美好的情感,有助于人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儒家认为,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音乐才是“乐”音,而不是噪音或靡靡之音。于是,儒家在声、音的基础上确立了作为最高境界的乐,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因此,儒家始终批判那些使人颓废的“郑卫之音”,就是因为它们关注的仅仅是人的欲望,虽然“君子乐得其道”,但是“小人乐得其欲”,小人的一生不过就是满足种种耳目口腹等感官之欲。然而欲望无穷,人寿有涯,一味放纵欲望,势必造成对生命的压榨和变形,所以对待欲望一定要用道来制约它,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长久乐趣,所谓“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正是此理。,能够以道制欲,懂得节制

6、,就是君子,否则便只能是小人,所以乐记说:“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所以孔子评价诗经时才会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样的“乐”音也因此可以叫做“德音”,就是它关注的不仅在于审美,更在于人的道德提升。,乐记中记载了一段魏文侯和孔门高足子夏的对话。魏文侯对雅乐和新式的俗乐颇感困惑,就问子夏为什么自己衣冠整齐,“端冕而听古乐”,却呵欠连连,困而欲眠,但是只要听到那些流行的新乐,就兴奋异常,彻夜难眠?子夏回答道,那些古乐都是古圣先王广泛采风,加以裁剪,才制定出来的。它讲究中正和平,涵养心性,虽似波澜不惊,缺乏刺激,但却有益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所以孔子当年在齐国听到歌颂舜的功德的韶乐

7、,才会“三月不知肉味”。相比之下,流行音乐演奏时往往“男女杂厕”,毫无仪矩,而且“奸声滥厕”,一味刺激人的欲望,对人的道德修养毫无帮助,反而会助长放纵。最后,子夏总结道,你问我的是“乐”,但你说的却全是“音”,可见你对音和乐的差别还没有弄明白。,三、音乐在儒家人格养成中的作用,儒家提倡人格教育,但是人格的养成,不能依靠外在的暴力,也不是任何强迫手段能够见效的,它需要对人性的细心体察,需要春雨润物的耐心。就此而言,礼显得太为刚性,过于注重约束而对于人性的疏导却远远不够,一个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更丰富更细腻的方式。论语泰伯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朱熹释曰: 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

8、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查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 诗易于传唱,礼是生活化的礼,乐最适宜涵养性情,因此可以作为学习的最高阶段。,儒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好的德性种进人们心中,在这个种植过程中,礼固然作用巨大,但乐更为重要,而且更为柔和。乐记说:“君子曰:礼乐不

9、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故乐也者,动于內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內和而外顺。”礼与乐,一外一内,一和一顺,外内结合,都关系修身。人人如此,则可改易风俗,善念流行。所以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的正是美好音乐可以涵养德行的功能,而且这种涵养不仅可以施加于一人之身,更可以成为培养淳厚风俗的重要力量。,四、音乐与政治,儒家认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所以特别重视音乐。帝王巡守的时候,要采风,根据所到之处百姓唱的民歌,来判断自己为政的得失,判别地方官的政绩,以及当地的民情民俗。,所以儒家认为有道之世,往往可以“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可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此即

10、“观乐知政”。乐记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孔子也相信音乐有促使善政的功能,所以在回答颜回如何治国之时,他认为“乐则韶舞,放郑声”乃是必要之举,原因在于他“恶郑声之乱雅乐”,为此他从齐国一旦返回鲁国,就着手进行礼乐的改造工作,不仅使“雅颂各得其所”,而且将诗经的全部三百五篇都“弦歌之”,按韵合辙,自弹自唱,力求使其合乎“韶、武、雅、颂之音”。而当他在子游治理的武城听到“弦歌之声”时,不仅“莞尔而笑”,还与学生开起了玩笑。在孔子看来,乐在最高人格形成中的陶养之功,使其在艺术之美中蕴含了道德之善,乐舞与仁、礼于是合而为一,既可以用于一人之身,也可以用于治国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