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921038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吴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淞中学2013届高一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l5题 (14分)4号线是百搭线 李大伟 在上海话里,“百搭”起码有三层意思。 有些人喜欢“七搭八搭”,北方话:自来熟。 第二层意思,曾经有个黏合剂:百得胶。“得”与“粘”在沪语中同音,“百得胶”就是百粘胶的上海话读音:可以粘纸、粘木头,粘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东西,人中“百搭”。百搭与八搭在上海话中发音分不清,百搭比八搭更夸张。 还有一个解释:牌的一种玩法:“一百样都带”,好比副刊夜光杯,什么内容的文章都可以熔于一炉,说它是文学版吧,有谜语、偏方之类的医学文章;说它是生活版,大

2、多文人热衷在此涂鸦;应该是现代文吧,它却像古体诗。 4号线就像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涉及的面“百搭”得很。 现在的上海,地下有许多地铁线,之多之繁,如同医务室里的人体经络图。相比4号线,其他线路是“一根筋”,“独头独脑”,都是单兵突击,一往无前。1号线从西北,穿过市中心,然后掉头而下西南角,落荒而去。2号线从浦东发车,穿过市中心,平铺直叙直奔西面。3号线是自由落体,由上北而坠入下南,仿佛明成祖从北京直下南京,苍鹰旋坠直落缚鸡。与4号线相比,其他地铁线沿途,贫富差异悬殊。就说铺面的租赁价格吧,1号线的北部共富新村,大概2元每天每平方米,到了中段的淮海路新天地一带,30元以上每天每平方米,这样,共

3、富新村的粉丝汤,到淮海路就是金丝面的价钱。2号线呢,同样借房子,北新泾按月计算,南京路按天计算。送一套南京路的房子给北新泾的朋友白住、白吃,也住不起、吃不起,因为南京路的物业管理费比北新泾的租赁费还要贵。在南京路买面粉,可能比北新泾的面包还要贵。同样盒饭,在北新泾不过5元一份,在南京西路就是10多元一份,不过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号称差异竞争。沿途的地段差异,相当于天钥桥路与天钥桥南路,一头在徐家汇,一头在植物园,号称品牌延伸,实则似是而非。拜访天钥桥南路的朋友,门牌如果从徐家汇的天钥桥路开始,好比落榜生看榜单:“解名深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远开八只脚、浑身不搭界”。同在地铁沿线,之间

4、的差距,是靶心与靶外;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头在上海,一头在青海。上海最赚钱的生活方式:在靶心的南京路、淮海路赚钱,在靶外的北新泾、共富新村吃住。穿越其间的地铁,每天从工资高昂的牛市赚钱,滑入生 活费用低廉的熊市生活,这是水坝发电的原理:落差产生动力,赚的就是落差。 4号线则不同,环城绕圈,首尾相交,像毛驴推磨,周而复始。现在形容“绕来绕去、盘不清爽”朋友,我称之为“4号线朋友”。4号线与所有的地铁线都有交汇,握手言欢,与上海交通大动脉三纵三横都有交叉,在大部分的交通枢纽都有站点,在这个意义上,4号线是名副其实的“百搭”线。 在地图上,4号线像照相机的取景框,将市中心锁定在中心。沿途

5、各站点,与市中心永远“等距离”,只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差异,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贫农与富农的差距,沿途房价,2008年初都在2万元左右,生活成本大致相仿,4号线沿途的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有医生、教师,有老板、经理,有技术蓝领、公司白领,也有公务员、业务员,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4号线是将社会各个领域汇拢在一起的河床,既不是钻石,也不是沙石,而是鹅卵石。社会学家要做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那么4号线沿途居民的统计可能是上海的平均线。就社会阶层广泛性而言,4号线也是条“百搭”线。 借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带鱼来比喻或许更恰当,l号线、2号线、3号线,沿途地级差有0.15元斤的窄带鱼与0.31元斤宽芾

6、鱼的差别,心胸狭窄的平均主义者,坐这几条地铁线上,一不小心就会“愤怒出诗人了”。4号线呢,沿途一式的022元斤的档次,这类带鱼,就是中产阶级,用上海闲话解释:“脚碰脚”(上海老话:半斤八两的意思)朋友,相当于电视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噢,掐头去尾的中段,就是中产阶级,它的产品输送线,就是地铁4号线。 4号线是馄饨皮子,馅子就是市中心。 1第段画线句“一根筋”的意思是 。(1分)2第段中列举了地铁沿线的一些价格落差,其作用是 。(3分)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 ) A作者对“夜光杯”题材广泛、文体不分的特点提出了异议B“单兵突击”、“一往无前”表现了地铁的迅捷与势不

7、可挡C作者对“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的竞争手法进行了贬斥D在作者的笔下,“百搭”既被用于褒义,也被用于贬义4在作者眼中,“4号线”具有哪些特点? (3分)(1) ;(2) ;(3) 。5有人说此文“土气扑人”,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名言名句默写(8选6,每空1分,共6分)6、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7、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9、 ,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10、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11、故天子 ,皆关民命。(蒲松龄促织)12、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13、 ,依依墟

8、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三)文学常识考查(每题2分,共4分)14、下列古人称谓中,属于以“号”来称呼的是:( )A柳子厚 B苏东坡 C陶彭泽 D左太冲15、从体裁上看,左思的咏史和陶渊明的饮酒同属于:( )A古体诗 B近体诗 C律诗 D绝句(四)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2分)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9、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

10、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1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1分,共4分)驼业种树 ( ) 其实害之 ( )故病且怠 ( ) 其亦有类乎 ( )17、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旦视而暮抚 B字而幼孩C鸣鼓而聚之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官理,非吾业也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故不我若也

11、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9、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名我固当 旦视而暮抚 早实以蕃 其筑欲密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 B CD 20、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21、翻译下列语句: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分)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