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6096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负荆请罪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

2、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3、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

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6、知道分角色朗读。三、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

5、记叙文。第三课时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4、指名说。(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

6、朗读这几句话。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三、分角色朗读。四、学生质疑。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宽恕我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跪下扶起(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1 2 下一页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辑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生:我写的下联和朱莹一样,但上

7、联是“机智果断就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师:有韵味,读起来感觉不同。生:我写的是:“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横批“针锋相对”。生:“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横批“汗马功劳”。我这副对联概括了蔺相如的功绩。生:王亚的这副对联非常好,既点明了事实又交代了蔺相如封官的原因,尤其是“封”和生用的非常恰当。不过,横批用“步步高升”是否也可以?师:王亚写得好,你评的妙。好,就这样有什么说什么。生:我写的是“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韩勃”,横批“智勇双全”。对付强大的秦王他寸步不让是

8、勇者,对待门客他和蔼谦虚是智者。师:对联不错,说明更精彩!生:我的对联比他们的精彩,概括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是这样的:“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横批“宽广胸怀”。你们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讲了蔺相如为了国家,不顾生死名利。而且,我对得工整:“心系”对“不计”,“国家”对“个人”,“利益”对“得失”。师:确实不错。生: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没想好,请大家帮我对一对。上联是“渑池会以死护国面”。师:大家想想,帮帮他。生:我来对。下联可以对“小巷遇以心感将军”。生:不行,姜海明的上联有个“以”,下联又对个“以”不恰当,而且“将军”与“国面”不对。生:“小巷遇凭心感将军”。生:我

9、对的是“小巷遇凭德感将心”。师:“国面”对“将心”可以,“感”字不顺。生:“小巷遇凭德动将心”。生:“小巷遇凭德换将心”。生:“赢将心”怎么样?师:到底哪个更妥呢?生:我感到“换”更好,既有感到的意思,又与上联的“护”更对称。片断二:交流描写廉颇的对联生:我写的是“心怀不服骂相国,得知事由负荆条”,横批“可叹可敬”。廉颇心胸如此狭窄,公开骂蔺相如,实在可叹;知道事情真相后,堂堂大将军居然会背着荆条跪着请罪,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真是可敬!师:横批绝了。生:我感觉“负荆条”不大好,我是这样写的:“心存妒忌欺相如,待知此事夸上卿。”一欺一夸,判若两人。生:我给廉颇写的是“老迈昏庸小巷相遇向前冲,翻然悔

10、悟相府门前跪请罪”,横批“勇气可佳”。师:嗬!这副对联最长,大家评一评。生:我觉得“相府门前”改成“相府再见”与上联的“小巷相遇”才对,“向前冲”和“跪请罪”不是太相对,但我又想不好。生:横批“勇气可佳”不妥,只能说明下联。我认为可改成“痛改前非”。师:提醒得对。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对联:出生入死做前卒屡立战功封大将横批:英勇善战争名夺利心不甘处处侮辱挑事端横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服气顶撞车轿顿省悟负荆请罪横批:知错就改本领高强屡立战功人人夸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横批:可惜,实在可惜片断三:评议描写蔺相如、廉颇两人的对联我先让学生将描写两人的对联写在黑板上: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颇不服闹矛盾横批

11、:将相不和为了赵国不计较听人提醒来请罪横批:文武和好痛痛快快饮酒亲亲密密交谈横批:友好交往廉颇不让相如相如宽待廉颇横批:天壤之别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横批:齐心协力师:请同学们评价评价。生:“痛痛快快饮酒,亲亲密密交谈”这副对联好,很好懂,如果横批改为“心心相印”更好。生:“廉颇不让相如,相如宽待廉颇”人名重复,是不是将下联改为“上卿宽待将军”?生:我觉得不改好,一改读起来不顺口。生:原来的对联象个顺口溜,还是改了好。师:大家说得有道理,不过,这是对联,而且是高级对联,它叫“回文对”,读起来非常有韵味,大家再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感谢李平,帮大家又长了见识。生:“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

12、保赵王”对联中两个“王”,读起来不顺,我建议将“赵王”改成“赵国”。生:“秦王”对“赵国”,不行!不行!生:“秦王”对“赵王”也不好啊!生:我觉得可以把“赵王”改成“赵主”,你们看怎样?师:太棒了!大家一起读读。生:(齐)“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主”。师:同学们,我突然发现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妙处。(生读了仍不解)想想我们曾学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句,推敲推敲。生:噢,对了,相如斗秦王也是保赵主,廉颇保赵主也是斗秦王,横批“齐心协力”真是恰当。师:看来我们的水平真的提高了。读着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看着一张张因成功而兴奋的笑脸,我不禁思索这课堂的亮点: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

13、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的整合在一起。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战”、“宽容大度”、“深明大意”、“负荆请罪”等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选读什么,品味什么,个体决定。默读,朗读,浏览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题关系,谁都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