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91519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二)过程及方法目标诵读理解 交流质疑 教师点评 全文背诵 学以致用 积累拓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2、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

3、,用时34分钟。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一、导语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

4、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的有关内容。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

5、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第一部分:读)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6、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解)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

7、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

8、,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第三部分:练)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

9、语句是:(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3)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小结课文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10、。五、作业(1)背诵论语十则(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归纳总结文中成语、警句(2)针对内容进行讨论思辩(3)感受孔子伟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

11、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二、总结概括成语、名言警句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 (生:成语。)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 (明确如:温知知新、见贤思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师: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幻灯片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最好能谈谈你的感受。(如:(1)生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生背诵“岁寒”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寒

12、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松柏”理解为一个人,意思是说“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现在请你按照上节课提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类进行分类摘抄。(学生在可讨论的情况下进行摘抄)(幻灯片:分类的名言警句)三、拓展思辩,读出个性思想光芒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上节课我们留了作业,请大家找出最喜欢的二到三则,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

13、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生再读背课文。)(生一般说来可谈出自己的看法,如) 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学生可能会谈出父母不顾孩子心理强迫孩子做某事等等。针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可能谈出和进步、思想、成绩、积累等有关的认识。如有必要,教师可在这里提出“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也希望大家学以致用,用到自己的提高修养和学习上来,见贤思齐,近朱者赤,只要大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四、教师小结及作业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争、

14、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

15、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谈谈你的感受。五、阅读推荐(幻灯片:论语心得封面)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论语心得,谈了论语和人生、交友、人的内心等方面的关系,通俗易懂而且见解独到,推荐大家读一下。六、结束语(幻灯片:孔子半身铜像,题目:永远的孔子)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每次看到孔子的图像,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