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3589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浙教版)时间篇:“今” 匆匆教案_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 时间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及朱自清两位作者的基本情况。 2会读、会写、会用“劫、掣、颅”等3个字。会运用“风驰电掣、归宿、渊源、遥相呼应”等词语。 3学会“寻找支撑句阅读法”,并据此了解“今”文的主要内容及写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情景:通过想象,采用比喻的方法,运用“时间是 (形象的名词)”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时间,并简述理由。 明确:如:“时间是老人,因为它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人类的文明。”又如“时间是流水,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

2、注意:这一环节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不过语言表述要求不能降低。这一教学步骤对于调节气氛,启发思维都是很有作用的。 2作者简介(对照注释讲解)。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 “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江苏东诲人,其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其中春、 背影、荷塘月色、绿及匆匆等都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文。 3整体阅读比较两文的相同点。提问“今”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匆匆”描述的对象是什么?明确:“今”就是“现在”,也就是“时间”。“匆匆”描述的对象是“时间”。 提问:两文写了哪方面的题材? 明确:

3、时间。 提问: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今”和匆匆两篇文章都是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 本环节小结:比较阅读的一个方面是寻找相同点,因为没有相同点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的话,就失去了比较的基础与意义。 4分析“今”一文的结构及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1)朗读“今”文,思考:文章围绕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此问题不需要马上作答) 学生听录音。 (2)词语教学。 通过投影或板书,明确下列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劫:jie2(浩劫) 风驰电掣(ch4):像风一样地急驰,像电一样地急闪。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掣,一闪而过。 颅:(lu2) 归宿(su4):人和事物最终的着落。 渊源:比喻事情

4、的根源。 (3)练习:请给文章换一个题目。要求:用论点为题,并从文中找出理由。 (说明:完成此题前复习一下议论文题目的几种类型及论点、论据与论证之间的关系。预计学生会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也会找分论点,那么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即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键句,从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另外,学生说明理由的过程则是他们熟悉文章内容,理清逻辑结构的过程。以下内容皆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答案: 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分论点:“今”宝贵;“今”最易丧失;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4)明确结构框架。 借助板书,明确全文的结构框架: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 (5)阅读方法归纳:“寻找支撑句

5、阅读法”,即寻找文中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的关键句。如本文的分论点,它适用于有段落中心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 5课时小结。 (1)运用投影检测文学常识及字词。 (2)让学生解说“寻找支撑句阅读法”的 (2)让学生解说“寻找支撑句阅读法”的一般步骤及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注释和查字典,会运用“涔、潸、徘、徊、裸、伶俐”等字词。 2学会描摹形象阅读法”,了解 匆匆)一文的主要内容。 3比较两文文体、表达方式及语言上的不同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两篇文章选取共同的题材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明确:以时间为题材,表达了劝人惜时的主题。 (2

6、)“寻找支撑句阅读法”的一般方法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方法:先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然后找出围绕这一中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阐述或说明中心句的有关句子,理清文章的结构。 2阅读分析 匆匆)一文的主要内容与写法特点。 、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的优美,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进行字词教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涔(cen2) 潸(shan1) 徘徊(pai2huai2) 裸(luo3)挑选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其语言的 形象性。 (2)内容分析。 这一环节只设计一个大问题目的,并初步体会其语言的特点通过它来达到了解文章内容的 问题:请用“(什么样的)时间”的句式来概括时间的特

7、点,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要求: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表述。如“匆匆的时间”,因为文章自始至终说明时间的永不停留,不知不觉地从人们的身边溜走了。(学生在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答题,不求答案的划一,属开放性题目) 明确:“逃去如飞的时间”“让我感到空虚的时间”“没有声音的时间”“没有影子的时间”“溜去的时间”“伶俐的时间”“飞去的时间”“闪过的时间”“不留痕迹的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等等。这里的描摹可分两类,一是描摹时间本身“匆匆”;一是描摹让我感到因虚度年华而惶恐的时间。而这两方面刚好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即:既写时间的匆匆与一去不复返;又写了“我”因感悟年华

8、虚度而惶恐,并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 “描摹形象阅读法”:即运用词语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概括的描摹,起到充分理解内容的作用。 (3)朗读指导。 本文文字比较浅近,但语言优美,通过上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大概了解,再通过朗读训练,为下面的语言分析打基础。 朗读时注意读出对时间匆匆而过的珍惜之情,及因感悟而惶恐而发奋的心情。同时,拟人、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的用语特点,也应读出来。先由学生自由读,然后再由朗读好的同学范读。 3归纳两文在文体上的不同点。提问:两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其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230 明确: “今”)是议论文; 匆匆)一文是抒情散文。文体。 “今”一文:以议论为主

9、,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匆匆一文以描写抒情为主,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明观点,以情感人。表达方式。 4课时小结。 (1)“描摹形象阅读法”的基本方法。 (2)两文在文体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分析不同特点的语言以及不同的表达作用。 2学会“多角度比较阅读法”,并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来分析:两篇课文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过程: i复习导人。 (1)两文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明确:文体: “今”)议论文, 匆匆)抒情散文。表达方式:前者以议论为主,晓人以理,以理服人;后者以描写、抒情为主,动之以情,以情动人。; ,(2)分别朗读两篇文章。 2,品味语言。 (1

10、)比较分析意思相近而特点不同的语言。这里主要是针对文后练习一来进行。明确:久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今”) 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队我脚边飞去了。(匆匆) 两句都是表达时间流逝得很快。但a句是非常概括的阐述性语言。b句是具体生动的描写性语言。 又如,都是表达珍惜时间的: 久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今”) b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匆匆) a句语言概括抽象,b句语言形象生动。 (2)找出“今”文难懂的语句,分析理解其内涵。小组先找,然后讨论,不能解

11、决的再全班解答。) 学生理解可能有难度的句子: (可以分 “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这里的“大化”是指自然的变化,而“刻刻流转”“绝不停留”和下文的“风驰电掣”等词语则形象地表现了宇宙变化的特点。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这句运用了比喻,用“石子”比喻某一历史事件,“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则是指历史事件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下文 离骚)和林肯的例子便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述。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 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两句话说得相当凝炼、中

12、肯,它形象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对人类社会来说,时间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现在”,是从“过去发展来的,“现在”又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3)就 匆匆)一文,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并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 232子。如: 拟人句: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些句子把时间的流逝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非常形象。 排比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茹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

13、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匆匆而逝,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出喻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因没有成就,虚度年华而惶恐的心态。 反问句:“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自我激问,也是催人猛醒,作者追求事业的情怀跃然纸上。 又如“头涔涔而泪潸潸”,“轻轻悄悄地挪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等句子中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 总之,两文的语言特点各不相同:“今”文的语言概括抽象,阅读时应体会其深刻含义。 匆匆)一文具体生动而形象,属描写性语言,应充分感受其形象性的特点,领会其形象感人的风格。 3课时小结。 借助板书将异同点作阅读法”。归纳,进而使学生掌握“多角度比较 (1)出示投影,比较异同点。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