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1317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中国传统民居的总体特征2中国传统民居的分类3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4中国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布5华北民居的具体分析6总结,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总体特征,1.种类繁多,形式复杂 2.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3.选址讲究,环境风水 4.坐北朝南,采光通风 5.主体突出,层次渐进 6.中央为尊,四面围合 7.外观朴素,封闭内敛 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民居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 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

2、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如汉族的鹤、鹿、蝙蝠、喜鹊、梅、竹、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白族的莲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的和民间的。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民间建筑如民居、园林、祠堂、会馆等。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之一,因它分布广,数量又多,并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故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从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它的优秀特征和经验,

3、在今天的建筑创作中也有加以借鉴和运用。 民居中的特征,主要是指民居在历史实践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区最具有本质的和代表性的东西,特别是要反映出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民族的经验,则主要指民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和向自然环境斗争的经验,譬如民居结合地形经验利、适应气候的经验、利用当地的材料的经验以及适应环境的经验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经验。,这样,就到、导致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方建筑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

4、子。它可以自由发挥劳动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广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由此可见,民居的特征主要是来自于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爱好和审美观念,而民居的经验则来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地理条件。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民居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 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

5、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等。而其中我认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传统傣族住居。傣族民居是傣族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经济条件,在比较原始状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历史特征。傣族住居因地处偏远的热带地区,形成了与内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住居围护结构轻薄通透,象征性的院墙篱笆使住居十分开敞。这就是传统傣族民居的三大特征之一适应自然环境。第二大特征是形式语言:根据地区特有的自然、社会条件和文化习俗,形成了又由整体到细部一系列完善、独有的造型语言,即纤细、含蓄和柔媚的风格。而其三则是住居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文化形态认识

6、过程的一种注解。傣族人温和、善良、内向、细腻的心里气质决定了其居住的阴性特征朴实、轻盈、柔媚,。,与中原汉式住居浑厚、粗犷、墩实的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总之,随着不断调查和发展,随着民居传统特征和经验的不断总结、提炼以及在新的条件下的不断改造,绚丽多姿的民居文化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建筑的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养料,二中国传统民居分类,1按具体功能划分 (1)宫廷府第建筑,包括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2)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长城、烽火台;(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凉亭、牌坊、影壁等;(4)陵墓建筑,主要指帝王陵寝、墓群及其祭台等附属物;(5)园囿建筑,包括园林、御园等;(6)祭祀性建筑

7、,如天坛、文庙、武庙、祠宇等。(7)桥梁及水利,赵州桥、卢沟桥、都江堰是其中典范;(8)民居,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 (9)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院,道教的观、宫,清真寺等;(10)娱乐性建筑,酒楼、茶肆、戏院等皆属其中,2按造形分类,平面布局分为一下九种类型 1.圆形(如内蒙古包) 2.纵长方形(如原始穴居形式) 3.纵长方形(我国民居的基本形式) 4.曲尺形 (常见于南方农村) 5.三合院(常见于浙江、广州、云南等地) 6.四合院(东北及北京等地) 7.三四合院混合(常见于四川、浙江等地) 8.环形(常见于福建等地) 9.窑洞(常见于河南、陕甘宁等地),3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砖石、木材、泥墙木骨

8、、竹等。 (1)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 (2)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 (3)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4按地域分类,(1)华北及东北区 (2)晋豫陕北之穴居区 (3)江南区 (4)云南区,地理环境对人居的影响:依山而建,逐水而居 坐北朝南,采光通风,结构稳定,材料讲究 布局紧凑,院落围合,5按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划分,从生活习俗、行为特征 与空间模式的互动角度, 大体上分为 (1)院落式民居 (2)楼居式民居 (3)穴居式民居,三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木构架庭院式 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

9、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四水归堂式 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

10、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一颗印式 云南省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大土楼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三至四层,最高为六层,包含

11、庭院,可住五十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窑洞式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干阑式 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

12、防止虫、蛇、野兽侵扰。,四中国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布,(一)江南民居 (二)华北民居 (三)窑洞民居 (四)闽粤民居,(一)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1.依山傍水,选址讲究 2.木制构架,抬梁屋架 3.粉墙黛瓦,色调淡雅 4.天井采光,布局紧凑 5.精雕细刻,装饰丰富,江南民居的主要类型,1.徽州民居 2.水乡民居 3.上海里弄民居,(二)华北民居,文化地理分区的华北指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一、贺兰山以东的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和海河流域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

13、西、山东、河南等省市。 今天我们常说的华北地区指包括首都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内蒙一带的广阔地区。 从民居的类型看华北地区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区。,主要类型,1.北京四合院 2.山西大院 3.关中大院,华北民居-窑洞,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中国可分为六大窑洞区:晋中南、豫西、冀北、陕西、陇东、宁夏,窑洞民居的主要类型,1.靠崖式窑洞 2.独立式窑洞 3.下沉式

14、窑洞,三西南民居,我国西南部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纳西族、藏族、羌族等。民族的多样性使得这一地区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尤为显著,在此土壤中孕育出的传统民居也显得异彩纷呈,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我国民居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西南民居不仅表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精神和性格,而且我们从民居本身,还能够看出一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精神。因此,西南民居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中国建筑文化古老悠远和绚丽多姿的风貌,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淳朴简洁、华美精巧的审关内涵。,(四)闽粤民居,一.闽粤民居的基本特点 (1)雅淡清爽的色调。 (2)紧凑的布

15、局。 二.民粤民居的主要类型 1.闽南生土楼 2.闽南民居 3.莆仙民居 4.福州民居 5.山区木楼居 6.广东民居 7.侨乡民居,五华北民居的具体介绍,(一)华北的概念 (二)华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三)华北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 (四)华北地区民居的基本特点 (五)华北地区民居的主要类型,北京四合院 1、北京四合院形成的历史条件 2、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3、明清北京四合院型制 山西民居 1布局 2内部空间处理 3构造与细部,(一)华北的概念,1.广义的华北(自然地理分区) 指秦岭淮河以北除东北、西北以外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市和安徽、江苏两省北部,2

16、.狭义的华北 文化地理分区的华北指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一、贺兰山以东的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和海河流域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市。 今天我们常说的华北地区指包括首都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内蒙一带的广阔地区。 从民居的类型看华北地区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区。,(二)华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1.地形地貌 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下游,地形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太行山区,二是黄淮海平原。 2.气候降水 季风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夏秋季高温多雨,冬春气候干燥寒冷。,(三)华北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1.华北地区地理条件适中,是主要的产棉区和小麦、粟米作物产区。 2.华北地区是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政权建筑和皇家贵族民居建筑较集中。 3.华北地区北接少数民族地区,有胡汉相杂的特点。 4.华北地区注重伦理道德,民风较朴素,全地区虽有汉、蒙、满、回等民族,但经过长久的历史融合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在民居方面,除蒙古包这一特殊形式外,大抵都以汉族居住形式为主。同时由于本地区内存在一个历经元、明、清三代长期经营兴建,解放后又定都的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