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289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编者搜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在用火方面进步的地方是()A、使用天然火B、保存火种C、照明、防寒D、人工取火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3、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A、公元前四五千年B、公元前2070年C、公元前1600年D、

2、公元前771年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7、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8、公元前1046年周国通过(),最后灭亡商朝,建立周朝。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9、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群居生活B、使用工具C、制造工具D、会使用火10、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是()A、群居生活B、氏族C、公社D、部落二、列举题(8分

3、)1、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二项世界性的贡献?(4分)、2、列举商周二件青铜器(4分)三.填表题(12分)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禹阳城商前1600年殷西周前1046年周厉王四、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舟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材料中“轩辕“是谁?(2分)(2)、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2分)(3)他们结成的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哪个民族?(2分)(4)后人尊称他为什么?(2分)(5)海外华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什么?(2分)【篇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1

4、.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进的年数是()A、10万年B、7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2.假如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们可能会认为北京人()A、会做项链,懂得爱美B、长相像猿,比较丑陋C、会缝制衣服,比较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较先进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过着群居生活D、懂得用火驱赶野兽4.暑假期间,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他拍下的照片,据此

5、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A、山顶洞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6.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他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7.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A、盘庚迁殷B、武

6、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8.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9.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入侵10.春秋霸主中,势力地处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君不包括谁?()A、楚庄王B、晋文公C、吴王夫差D、越王勾践11.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土

7、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犁12.夏商西周时期高高在上的奴隶主为了统治广大的平民和奴隶,采取的两种主要手段是暴力*实行分封制礼仪教化实行宗法制A、B、C、D、13.小明查阅成语词典,找到下列成语退避三舍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破釜沉舟,其中对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有帮助的是()A、B、C、D、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15.在战国时期,六国为了共同抗秦,南北之间进行联合,称为“合纵”,但最终未能抵挡住秦国的进攻,秦打败六国的主要原因是()新课标

8、第一网A、合纵家的才能不行B、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C、秦国力量的强大D、各国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团结一致16.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殆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7.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1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的青铜器(

9、)19.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青铜器陶器石器铁器A、B、C、D、20.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A、主张民贵君轻B、反对掠夺战争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D、主张政治改革21.“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22.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A、离骚B、论语C、孙子兵法D、道德经23.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

10、地方()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24.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者是()A、李春B、郑国C、鲁班D、李冰25.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法律严苛,覆盖全国C、国家一统,中央集权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二、材料题26.“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12分)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1

1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分)(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2分)(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1分)(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2分)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4分)27.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1分)(他)堪称

12、人类历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体系的创始人。罗兹 墨菲亚洲史(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胡适(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2分)(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2分)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2分)(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2分)(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1分)(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材料一:

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 商君列传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1分)(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

14、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2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2分)“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2分)(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6分)(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根本原因。(2分)【篇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