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0778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3、好学的爸爸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教具: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小朋友的爸爸,边说边板书:爸爸他爸爸非常,边说边板书:好学的。2、读好“好”第四声,“好”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3、解题,二、指

2、导看图,学习生字词。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2、课文会怎样写呢?自读课文。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4、出示生字词。5、指导读好长句子。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再次开火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课文写了“爸爸”的什么事?四、教学生字。1、读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字音。2、教学新偏旁。3、看课后生字的笔顺表,自学笔顺。4、反馈,检查。5、字义区别。五、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2、师作适当补充。3、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后记:“完”与“玩”、“近”与“进”、“网”与“晚”会写

3、乱。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在感情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读生字卡片。2、说说“业”的笔顺,用“完、业”扩词。3、指名朗读课文。二、学习第1自然段。1、爸爸的好学体现在什么地方?自读第1自然段。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3、能把爸爸要学习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读出来吗?三、学习第2至6自然段。1、同学们,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充电”,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吗?2、请你们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充电”到底是什么意思?3、大家往下看,爸爸在学习什么呀?4、你还知道电脑能帮我们什么忙吗?5、指导父女对话。(同座位互读对话)四、教学第7

4、自然段。1、在“我”的心中,爸爸怎样呢?齐读第7自然段。2、从哪儿可以看出爸爸是个电脑高手?3、现在你能说说“高手”的意思吗?4、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已经读出了孩子对爸爸一种什么之情?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你也能用“真是”来造句吗?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五、总结课文。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六、教学后记:对上网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错别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改正。练习4一、教学要求: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知

5、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二、教学准备:小黑板三、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4。(二)学习字词句1、屏幕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声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4、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5、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的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6、归纳:发出声和口有关,所以加上口字旁。7、启发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8、归纳引申:一

6、些小动物的发声,强调加上口字旁。9、出示句子: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比较读,体会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10、其余三句学生自己动手完成。11、交流反馈。12、比较读,进一步体会。13、扩散:河水-流淌,好象在唱歌。-发令枪响了,运动员飞快地跑出去。指导学生完成。比较朗读。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进行语文积累。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成语和古诗。(二)教学成语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准确认读。(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4条成语。(2)教师范读,正音。(3)学生自由读。3、了解

7、大意。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归纳:“骨肉之情”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感情。“痛痒相关”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情深似海”指感情像海一样深。“恩重如山”恩情想大山一样深厚。4、联系亲身体会,领悟父母与子女、兄妹之间的亲情。5、熟读成诵。(1)指名读。(2)自由读。(3)练习背诵。(4)检查背诵。(三)教学古诗鹅1、激趣导入:相传骆宾王小时侯,有一次在池塘边玩耍,有人考考他,骆宾王对着白鹅,吟出了这首诗。2、自由读诗,读正确、流利。(1)借助拼音自读。(2)指名学生读。3、了解大意,领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2)结合插图讲解诗义。(3)

8、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领悟诗情。(4)配乐朗诵。4、熟读成诵。(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背。(2)指名试背。(3)同桌互背。5、巩固积累,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第三课时一、教学要求:1.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2.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二、教学准备:卡片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二)学习“写好铅笔字”1、指名读题目。2、指导。(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元、完、竞”。(2)复习描红和临写的要求。(3)指导写“元”提醒“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横一短一长,第三、第四起笔处均与长

9、横相连,但不互相连接,第四笔的起笔要靠近竖中线。教师范写一个“元”字。学生练习写“元”字。反馈矫正。(4)指导书写“完、竞”。指导“完”中的“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元”字不同,3个字的最末两笔宜宽放、舒展,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3、练习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书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书写,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4、反馈(1)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2)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训练。(三)学习“口语交际”1、逐图观察,弄清图意指导学生逐图观察,思考:每幅图上都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0、2、联系生活经验,逐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弄清图意。第一幅图:小红搞卫生时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第二幅图:小明碰掉了同学的文具盒。第三幅图、第四幅图:小龙题球时将人家窗台上的花盆打碎了,正在向人家道歉。3、分组讨论,学习道歉(1)分成四组,一组讨论一幅图,组员各抒己见,也可以边表演边说,教师巡视,辅导。(2)推选代表,组内排练。4、汇报表演,评议点拨(1)逐图表演道歉与接受道歉。(2)台下学生既当众又当评委,要求评出优点与不足,教师相机点拨,归纳要领:道歉时行动要及时,态度要诚恳,有礼貌,而且要知错就改。(3)师生共同表演,教师故意不接受学生的道歉,以弥补训练中的不足。(4)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

11、欢的内容进行表演。5、总结反馈。(1)总结本次口语交际训练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2)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及时道歉,做个诚实、知错即改的人。识字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雨字头”。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词串,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2、学写3个生字。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

12、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2四人小组读。3教师出示词卡,检查正音。4用“夏、台、桃、瓜”口头扩词。三、指导诵读1教师范读韵文。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2四人小组读。3指名读。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四、指导书写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2请说说“夏、梅”的笔顺。3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5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课外延伸:一、填空:1、春天到了,_开了,_从南方飞回来了。2、夏天到了,_开了,_忙着捉蚊子。3、秋天到了,_开了,_熟了,_在唱着动听的歌。4、冬天到了,_、_开了,_冬眠。二、你还知道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吗?写下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