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070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3_八年级语文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搜集、筛选资料;组织讨论会。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一个有关莲科学的ppt演示文稿范本。学生准备分组,在对莲进行科学探究时,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

2、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自愿报名成立讨论会组委会,设计讨论会章程。包括讨论目的、讨论内容、讨论方式的确定,讨论参与者的评价标准(老师把关),形成讨论章程。“莲文化”比赛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设计理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 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

3、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这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

4、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步骤分解】为达成目标,计划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一、感知环节观察、阅读、体验 二、感悟环节对比、分析、思考 三、表达环节述说、抒发、阐明 四、评价环节总结、考核、鼓励 一、感知环节 (一)准备阶段1、 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的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冷静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

5、局外人。新课程需要能综合多学科知识教学的“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在课改实验初期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各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2、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记观察笔记等等。并开始着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3、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有这一步骤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矛盾,只有有了一定的“约束

6、”,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发挥,尽情表现。)4、在老师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1、欣赏莲、了解莲(生物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园观赏莲。细心观察,与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莲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分组探讨,现场介绍莲花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栽培莲,写好种植观察记录。(要求有清晰的观察、说明的思路和步骤。学生表达能力的体

7、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2、 莲的绘画、摄影(美术教师指导)通过观察、欣赏,用画笔或者相机表现眼前的莲。学会捕捉能给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间、部分。画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和上面的一个活动相映成趣,上面的活动适合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这一个活动适合偏向于感性思维方式的学生。)以上两个活动学生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期中一个在假期完成。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 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莲与佛教 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8、随着对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莲的人文价值。 这是接近真理的关键阶段,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要进入下一环节) 二、感悟环节分小组活动(一课时)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主题的挖掘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分小组学习采用“半开放式”,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全年级同步开展时,还可以鼓励跨班级合作。) 三、表达环节语文教师指导小论文写作常识(1/2课时)各

9、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小论文)汇报形式: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2、赛诗会3、小论文交流评比 (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评价环节评价方式的改变:1、个人自评2、小组自评3、小组互评 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4、指导老师评价5、观摩者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

10、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