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1052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第三章 祭祀与坛庙,祭祀的产生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第二节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祭祀的产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风雨无常”,意思是人类对于天地间风雨的变化无法预测和掌握。例如:天降暴雨、山洪爆发,江河泛滥成灾;久旱不雨,飓风、地震造成屋毁人亡。 由于对自然界的现象既不认识,更没有掌握或改变他们的能力,于是人类对自然崇拜产生,早期的原始信仰。 农耕社会以后,农业生产取决于自然界的直接变化,于是人们对天地山川的崇拜进一步得到强化,由敬畏、崇拜发展成了对天、地、日、月、山、川的祭祀。,坛 庙 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 所谓坛庙

2、,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形制演变。,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等等。 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余遣官致祭。 祭天之礼,冬至郊祀、孟春祈谷、孟夏祈雨都在京城南郊圜丘。祭地之礼,夏至在北郊方丘举行。 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分别筑圆坛、方坛举行祀典。,为什么要祭天地? 礼制认为:一国之王所以要祭天拜地,是因为天地乃王者的父母,祭天地是帝王尽儿子的孝道,所以历代皇帝把祭天之礼列为朝廷大事,祀典极为隆重。 祭天地的一些规定 礼制还规定,即使国家遇到大丧

3、,期间一切对祖宗、神仙的祭祀都要停止,但是对天地的祭祀都不可停止。 由于帝王是天地之子,天子能祭天地、山川、四方等,而诸侯及以下官员都不能祭天地,只能祭山川等。祭天地成了皇帝的特权。,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祭祀建筑的方位规定 因为天、地、日、月皆属自然之神,所以祭祀的场所放在都城的郊外,环境幽静,接近天体宇宙,可以增加肃穆之情,所以将祭祀天、地、日、月统称为郊祭。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天属阳,地属阴,而方位中,前方朝南为阳,北方属阴,因此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又因日升于东,月生于西,所以在东郊祭日,西郊祭月。 在明成祖朱棣规划北京时,就按照这种礼制在都城外的南、北

4、、东、西郊建了天、地、日、月四坛。,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北京天坛,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由于土地辽阔不能遍祭,只有封土一块敬为土地之主,称为社。稷是五谷之神,五谷杂粮种类很多,也无法遍祭,只有立五谷之神,称为稷。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太社和太稷。 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为了表示鼓励耕作,天子有藉田千亩,仲春举行耕藉田礼并祭神农于此。,祭山 全国山岳众多,不能遍祭,所以经过历史的筛选,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座名山。

5、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泰山既成为当时帝王祭祀的名山。历代皇帝都以泰山封禅为盛典。“封禅”是宣告帝业成功于天地,所以泰山之庙(岱庙)规模宏大,仿帝王宫城制度。 以后按五行学说,把全国名山集中在五处。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岱庙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熙十一年建。,明 堂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可以说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汉长安的明堂辟雍,是早期的大型建筑遗存。而历代明堂以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为最宏大状丽。明嘉靖年间,

6、则在北京南郊建大享殿(天坛祈天殿),也有明堂之意。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一)祭祀自然神:,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二)祭祀祖先: 皇权、家权都是自己的祖先所赐予的,所以在皇帝世袭的制度下构成了封建社会特有的国、家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从上到下重血统、敬祖先的宗法社会意识,形成了古代对祖先祭祀的传统。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帝王宗庙 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

7、 庙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二)祭祀祖先:,官员家庙 明代定制:三品以上可建5间,奉5代祖先;三品以下建3间,奉3代祖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遗书之用。 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徽州、浮梁两地留有一批明代祠堂,平面布置都用封闭的院落2进,入门为宽阔的廊院,大堂3间或5间,敞开无门窗。堂北设后寝,

8、供祖先神主。安徽歙县呈坎东舒祠即属于此类。祠堂前,常列照壁或石牌坊1至数座,不少石坊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是宝贵的建筑艺术精品。这批建筑是江南明代建筑的代表,有很高的工艺成就和历史价值。,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二)祭祀祖先:,建于1617年,据统计,自明永乐年间至清光绪年间,英都洪氏族人考中秀才570人,贡生63人,举人65人,进士16人,受任朝廷官员的有21人,省司官员14人,州府官员3人,邑县官员44人。,翁山洪氏家庙,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三)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其中孔子庙数量最多,规模也大,分布遍及全国府、州、县。自汉武帝尊儒之后,历

9、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说为指导思想,孔子地位日崇。至唐,封为文宣王,曲阜孔庙也日益宏大状丽,到明代,达到了目前所见的规模。府县孔庙,规模常超过一般祠庙,庙前设泮(pn)池、棂星门,庙内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 泮池:古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孔庙大成殿,诸葛武侯祠,二、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1):天坛,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天坛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约1600米。墙垣共两重,都是北墙呈圆形,南墙为方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天坛内遍植柏树,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明初都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

10、大祀殿,而不是露祭,这是不合于古制的。明迁都北京,仍建大祀殿;但南京大祀殿为矩形平面,北京则为圆形。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天坛主要建筑圜丘、皇穹宇和祈年,由南向北处在同一条轴线之上。,祈年殿,祈年殿曾名大祀殿、祈谷坛,位于丹陛桥的北端。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式的台基上,平面为正圆形,三重檐圆形攒尖屋顶,上有金碧辉煌的鎏金宝顶。最初上檐青色代表天,中檐黄色代表地,下檐绿色代表万物,清乾隆时三重檐都改为青色,使祈年殿色调纯净统一,更为庄重鲜明。祈年殿的前庭比地面高

11、四米多,再加上三层台基的高度,使得站在这里的人们超出于苍郁的林海之上,油然而生一种静谧肃穆的气氛。,圜丘,圜( yun)丘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 天坛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声、力、美学原理的巧妙运用和精心设计上: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竟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仿佛是要唤起人们意识上的一种神秘感觉,使人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声响幻境中。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由于

12、圜丘坛半径再折回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原音与回音,而且因为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所以听起来既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皇穹宇,圜丘的北面是存放、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这是一组精美小巧的建筑。单檐圆形攒尖顶的皇穹宇由直径63米的圆形高大墙垣围绕,从入口的砖砌拱门望见皇穹宇也正好在门框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皇穹宇的围墙用磨砖对缝砌成,由于施工的精致细腻,浑圆的弧墙能够对声音产生奇妙的回响效果,被称为“回音壁”。,天坛的建筑及装饰手法,在建筑环境上 在4000多亩的天坛内,除了建筑群体外,几乎都种植了松、柏等四季常青之树。与紫禁城有了

13、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紫禁城是宏伟的、有威慑感的,而天坛是肃穆的,有神圣感的。在祭祀建筑的中轴线上,南面祭天建筑与北面祈丰年的梁柱建筑间有一条长达300米的人行通道,通道宽30米,中央由石板、两侧由灰砖铺砌。通道高出地面4米,两旁松柏丛林,人行通道两端,四周一片绿涛,集中体现了这个祭天环境所要达到的意境。,建筑造型的象征手法 天圆地方是古人对自然天体的认识,因为天在上,地在下,所以,天坛外围里外两层围墙都是上呈圆形而下呈方形。,祈年殿从台基、殿身、屋顶都是圆的,外墙是方的,天坛的建筑及装饰手法,圜丘是圆的,外围两道矮墙一圆一方,在色彩上 天空是蓝色的,所以皇穹宇、祈年殿从主殿到配殿都覆盖着蓝色琉

14、璃瓦,圜丘本身是用白色石料砌造,它四周矮墙也是用蓝琉璃瓦。,天坛的建筑及装饰手法,在数字上 天坛无论在房屋的装饰上还是在房屋的构件上都广泛阳性地应用了阳性单数中最大的数字“九”。天坛属皇家建筑,例如大门门板用九列、九排共计81枚门钉做装饰。,天坛的建筑及装饰手法,祭天的圜丘,其上下三层的台阶数皆为九级。圜丘最上面一层用九圈石料铺砌台面,中央是一块圆形石,第一圈为9块梯形石,第二圈为18块,直至最外面的第九圈为81块。三层平台的四周都设有石栏杆,最上一层四面的石栏杆,每面各有9块栏板,四面共36块,第二层每面18块,最下一层27块。,但是在祈年殿上这种“九”的象征数字却看不到了,因为祈年殿是皇帝

15、祈求丰年的祭祀场所,这里的象征数字应该和农业相关,这座大殿里外有三层柱子,最里面为4根大立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子,象征一年12个月。外檐12根柱子,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外两层的24根柱子又象征着一年24个节气。,二、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2):社稷坛,二、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2):社稷坛,北京社稷坛建于皇城之内,与紫禁城同时建造,占地300余亩。由社稷坛、拜殿、戟门三座主要建筑组成的中轴线。 拜殿供皇帝在祭祀时避风雨与休息之用,社稷坛是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坛为方形土台以象征地方之说,边长15米,高出地面约1米。共2层,上铺五色土,这五色土皆由全国各地进贡而来,象征东西南北中天下

16、五方之土都归皇帝所有,五色土按方位铺成方回形平面,东方青龙位用青土,西方白虎位用白土,南方朱雀位用赤土,北方玄武位用黑土,中心部分用黄土。坛外设坛墙一周,墙上颜色也按方位分成四种颜色的琉璃砖。,二、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3):北京太庙,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历代朝廷都极为重视,致祭很勤。 北京太庙创于明初永乐时,但现存太庙为明嘉靖时重建,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tio )庙三者所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现存太庙大殿为11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外形成对比。,太庙井亭,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垣包绕,封闭性很强。 入戟门为广庭,北上为太庙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重檐庑殿,与太和殿同属第一级而尺度稍逊。殿内列皇帝祖先牌位,置龙椅上,代表生人。殿内用黄色檩香木粉涂饰,气味馨芳,色调淡雅。牌位以西为上,分位而列,平日则存于殿后寝宫。寝宫以北,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