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90632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闯关1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厉王虐(n) 弭(m)谤 川壅(yng)而溃B师箴(zhn) 瞍(su)赋 矇(mng)诵C瞽(g)献曲 耆(q)艾修之 事行而不悖(bi)D原隰(x) 斟酌(zhn zhu) 流王于彘(zh)2对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治理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背C故天子听政 听:处理,判断D国人谤 谤:毁谤3与“师箴”中“箴”字用法相同的是( )A晋军函陵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C越国以鄙远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4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召公谏弭厉王谤 弭:消除是障之也 障:障碍川壅而溃,

2、伤人必多 壅:堵塞财用于是乎出 用:用度行善而备败 败:失败胡可壅也 胡:怎么A B C D5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以告,则杀之。 道路以目。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D句和句不同,句和句相同以下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6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A人民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B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的有山川,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C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在这里

3、,也产生在这里。D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上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度是从山川中产生出来的。7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A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谁与你在一起呢?B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们与你能在一起多长时间吗?C如果堵他们的嘴,那赞成的人能有几个呢?D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与你能一起多么久呢?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召公是当时具有政治眼光的统治者之一,他已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B文章的重点是召公的劝戒之辞,说理运用“川壅而溃”的比喻,形象而贴切。C本文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很有说服力。D周厉王是个极其残暴的统治者,对于敢指责他的人,他就派巫者去杀了他们,因此

4、人民都不敢说话了。阅读课文,完成916题。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5、,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9为加粗字加注音。厉王虐,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箴(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10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B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11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1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

6、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焉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14下面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B为川者决之使导。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C史献书,师箴。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

7、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15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A民不堪命矣!_。B是以事行而不悖。_。召公谏厉王弭谤练一练一、基础知识评价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召(sho)公 弭谤(m bng) 川壅(yng)而溃B瞽(g)献曲 师箴(zhn) 瞍(su)赋C矇(mng)诵 原隰(x) 耆(q)、艾修之D衍(yn)沃 不悖(bi) 流王于彘(zh)2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民不堪命矣(堪,能忍受) B国人莫敢言(莫,不)C吾能弭谤矣(弭,消除、阻止) D是障之也(是,这)3

8、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1)厉王虐,国人谤王。(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3)是以事行而不悖。( )(4)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5)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告,则杀之。( )(2)道路以目。(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4)三年,乃流王于彘。( )5填空。(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_史,作者是_。(2)防民之口,_,_,伤人必多。二、拓展阅读评价阅读课文,完成610题。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

9、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瞽献曲,史献书(史,历史)B庶人传语(庶人,平民、百姓

10、)C亲戚补察(亲戚,古代包括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D犹其有原隰衍沃也(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7选出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B行善而备败 黑质而白章C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樊哙覆其盾于地D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8全都说明厉王实行残暴统治的一组是( )厉王虐,国人谤王。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A B C D9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B本文通过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反动本质。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防民之口”的危害。D“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艾”都是召公所认为广义上的“民”,“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10翻译下列语句。(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译文:_(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_(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译文:_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