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895846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荣湘民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14.6,内 容,一、农业废弃物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三、堆肥技术,一、农业废弃物的概念、特点及种类,1、概念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主要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植物残余类废弃物、畜牧渔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动物类残余废弃物、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类残余废弃物和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等。而通常我们所说的农业废弃物主要是指农业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2、特点 1)在元素组成上,除C、O、H三元素的含量高达65 %90%外,还含有丰富的N、P、K、Ca 、Mg、S 等多种元素。 2)

2、从化学组成上通常又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果胶和木质素等;另一类是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如生物碱、氨基酸、单糖、抗生素、脂肪、脂肪酿、激素、黄酮素、酮类、甾体化合物、萜烯类和各种碳氢化合物。 3)在物理技术性质上,普遍具有表面密度小、韧性大、抗拉、抗弯、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3、种类 1)第1性生产废弃物,主要是指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作 物的秸秆或果树的枝条、杂草、落叶、果实外壳等。 2)第2性生产废弃物,主要是指畜禽粪便和栏圈垫物等。 3)第3性生产废弃物,主要指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剩余物。 4)第4性生产废弃物,主要指农村居民生活

3、废弃物,包括人粪尿及生活垃圾。,1、获取能量 1.1农业废弃物制沼气。据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蔬菜瓜果的废弃物和畜禽粪便都是制沼气最好的原料。据测算,每千克秸秆可制气2.2 m3,每吨秸秆可替代0.7t煤炭。 1.2农业废弃物气化。利用生物质热能气化原理,由气化反应器将可燃烧物质经过干燥热解气化和还原等过程,变成可燃气体,最终输送到各个用户。,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3农业废弃物液化。将能量密度较低的废弃物转化成密度高、品位高的液体燃料是合理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也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由生物质制成的液体燃料叫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酒精、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和生物

4、油。 1.4农业废弃物固化。将秸秆、稻壳、锯末、木屑等有机废弃物,用机械加压、加热等原理,将原来松散、无定型、低发热量的生物质原料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高(1.11.4 t/m3)的固体成型燃料,其功效相当于中质煤,但没有煤所固有的含硫量大、灰分高、污染环境等缺点。 1.5直接作燃料,2、制作堆肥 2.1堆肥 2.2 液体肥料。农业废弃物(废渣、杂草、废菜叶、瓜果皮等)做成堆肥后,其液体汁液经安全处理后可制成液体肥料。 2.3 有机生物肥 2.4 有机无机复合肥,3、生产饲料 3.1 氨化饲料。利用碱尿素等含氨物质经过与秸秆混合发生变化,使秸秆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细胞壁膨胀疏松,便于牲畜消化

5、吸收。 3.2 青储饲料。能有效保持作物茎杆的青绿状态,提高适口性。 3.3 生化蛋白饲料。利用微生物培养基、酵母真菌、氨基酸、酶制剂等生物和矿物质使作物饲料转化成蛋白饲料,比普通饲料营养价值更高。如秸秆通过制作剂的作用,转化为富含低分子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大量菌体蛋白和部分维生素的高效生化蛋白饲料。,3.4 醣化饲料。人工造就近似于牛前胃的生理环境,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使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转化为糖类,增加粗蛋白7 %13 %、18种氨基酸4%8%及各种维生素,从而使低能的废弃物转化为高能的廉价的“细菌饲料”。 3.5 碱化饲料。在一定浓度的碱液的作用下,打破秸秆粗纤维中纤

6、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之间的醚键或酯键,并溶去大部分木质素和矽酸盐,撕断维生素与木质素的复合物,从而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使不消化的木质素变为易消化的羟基木质素,利于动物吸收。,4、生产工业及医药原料 4.1 有机产品。生产木糖、木糖醇、淀粉,制乙醇、糠醛,提取烟碱及中药原料。 4.2 轻型建材。可制作编织物和装饰品及其他。如麦秸可编成凉席凉帽;高粱秆可制成门帘和窗帘。 4.3 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方便碗和方便盒有易分解、易腐烂的优点,不仅减少了白色污染,还减少了木料的消耗,利于保护环境。,4.4 食品防腐剂和空气清新剂。如竹叶可制防腐剂,有些水果残渣可制成空气清新剂。 4.5

7、 培养基。如橡胶废水可作培养基,作物废弃物可作实用菌培养基。 4.6 药物。如芹菜和黄瓜根可制成中药,薯秧根可作饲料、制糖稀或酿酒。 4.7 生产食用菌。 4.8 制作生物滤床滤料。国内可制作滤料的废弃物有果菜、酒糟、锯木屑、蔗渣、稻谷、玉米穗、米糠、豆粕、杂草等。,三、堆肥技术,1、 堆肥的概念 堆肥,是指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废弃有机物转变为肥料的过程。通过堆肥化过程,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其堆肥产品不含病原菌,不含杂草种子,而且无臭无蝇,可以安全处理和保存,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前处理,第一阶段高速阶段,

8、第二阶段后熟阶段,后处理,调理剂,产品循环,基质,堆肥产品,膨胀剂,膨胀剂回流,2、一般堆肥流程图,3.1 升温阶段 一般指堆肥过程的初期,在该阶段,堆体温度逐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45度左右,主导微生物以嗜温性微生物为主,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解底物以糖类和淀粉类为主,期间能发现真菌的子实体,也有动物及原生动物参与分解。,3、堆肥阶段,堆温升至45度以上即进入高温阶段,在这一阶段,嗜温微生物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嗜热微生物则上升为主导微生物。堆肥中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继续被氧化分解,复杂的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也开始被强烈分解。 微生物的活动也是交替出现的,通常在50度左右

9、时最活跃的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度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细菌和放线菌活动,温度升到70度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再适应,并大批进入死亡和休眠阶段。 现代化堆肥生产的最佳温度一般为55度,这是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在该范围内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大多数可被杀死。,3.2 高温阶段,高温阶段必然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和活动减少,自然进入低温阶段。在这一阶段,嗜温性微生物又开始占据优势,对残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的分解,但微生物活性普遍下降,堆体发热量减少,温度开始下降,有机物趋于稳定化,需氧量大大减少,堆肥进入腐熟或后熟阶段。,3.3 降温阶段,4、典型堆肥

10、时间,5、堆肥工艺分类,按堆制过程中是否需氧而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按原料发酵所处状态可分为发酵仓式堆肥和无发酵仓式堆肥。 好氧堆肥法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好氧堆肥温度高,一般在55以上,可维持5l1 d,极限可达80以上,也称高温堆肥法。由于好氧堆肥法具有堆肥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易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在有关污泥、城市垃圾、畜禽粪便和农业秸秆等堆肥中被广泛采用。,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 物料通常堆制成条垛式,依据堆料供氧方式,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又可分为搅拌(翻堆)式堆肥床和固定堆式堆肥床两种堆肥方式。 搅拌式堆肥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定期翻堆,使物料均匀,并提

11、供充足氧气,有时还考虑强制通气(常采用抽气方式进行)。翻堆作业通常采用翻堆机械进行。,固定堆式堆肥基本不进行翻堆,其供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自然通气方式进行堆肥;二是采用强制通风供氧方式进行堆肥,也称固定堆强制通风堆肥法。自然通风堆肥腐熟时间通常较长,而固定堆强制通风堆肥法则比较快,在35周内能使肥堆完全腐熟。,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的特点是基建投资少;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处理容量大。缺点是由于是敞开式堆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肥堆不易升温和保温;通常占地较大;堆肥时间比发酵仓式堆肥要长。,发酵仓式堆肥系统 堆肥在发酵装置内进行。发酵仓系统可分为立式发酵塔和卧式或槽式发酵装置等两类。 立式堆

12、肥发酵塔通常由58层组成,堆肥物料由塔顶进入塔内,在塔内堆肥物通过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由塔顶一层层地向塔底移动。一般经过58 d的好氧发酵,堆肥物即由塔顶移动至塔底而完成一次发酵。立式堆肥发酵塔通常为密闭结构,塔内温度分布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升高,塔式装置的供氧通常以风机强制通风。,筒仓式堆肥发酵仓为单层圆筒状,发酵仓深度一般为45 m,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发酵仓内供氧均采用高压离心风机强制供气,以维持仓内堆肥好氧发酵。空气从仓底进入发酵仓,堆肥原料由仓顶加入,经过612 d的好氧发酵,初步腐熟的堆肥从仓底通过出料机出料。,卧式堆肥发酵滚筒(达诺式Danot),该发酵滚筒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放置

13、,直径为2.54.5 m,长2040 m,强制供气。在该装置中废弃物靠与筒体内表面的摩擦沿旋转方向提升(转速为0.13 rmin-1),同时借助自身重量落下。通过如此反复升落,废物被均匀地翻倒与供入的空气接触,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经15 d发酵后排出,条垛放置熟化。,槽式发酵装置,发酵仓式堆肥系统不受气候影响,能有效控制二次污染,发酵时间快,占地面积少。缺点是基建投资大,运行成本较高。,箱式堆肥,6、堆肥底物及其特点,主要底物特点,7、堆肥条件控制,7.1 C/N比,堆肥理想的C/N是30:1左右。低于这个值,氮将过量且以氨气的形式释放,有机养分损失大,并散发难闻的气味;而高于这个值,

14、意味着适合微生物种群繁殖的氮供应不足,有机物降解速度缓慢。 堆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机物稳定化的过程,随着堆肥进程,C/N逐渐从30:1降到10-15:1。这是因为微生物消耗有机物,使2/3的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出来,剩余1/3的碳和氮一起合成生物细胞,细胞死亡后,这些碳和氮释放出来供进一步使用。,7.2 氧气,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利用碳源,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堆肥过程将会变成厌氧发酵,产生难闻的气味,包括H2S气体的臭鸡蛋气味。 那么,对于好氧堆肥,氧气供应量应该是多少才算是充足呢?尽管空气中氧气含量占到21%,但是好氧微生物在氧气浓度为5%时就可以存活。氧气浓度高于10

15、%被认为是好氧堆肥的最适条件。 堆肥过程中的进气和排气在物质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堆肥所需空气的重量是基质干重的3050倍。因此应该牢记基质处理既包括固体,也包括气体部分。,7.3 pH值,堆肥微生物的最适pH在5.5到8.5之间。 如果堆肥体系变成厌氧条件,有机酸的累积可以使pH值降低到4.5,这将严重限制微生物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风足以使堆肥pH值调节到可接受的范围。 同样,在pH10.5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不适应,高于11.5时开始死亡。,7.4 水分,水分对于所有活的生物体而言是必须的,并且大多数微生物由于缺乏保持水分的机制,所以对水分极为敏感。 当含水量在35-40%

16、之间时,降解速率就会极大地降低,在30%以下时,降解过程就完全停止。然而过多的水分则会导致厌氧状态发生,并且会因此产生臭气。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水分上限,并由这些物质的粒径和结构特性所决定。 对于大多数堆肥混合物,推荐的含水量上限为55-60%。,7.5 粒径,在相同体积或质量的情况下,小颗粒要比大颗粒有更大的表面积。所以如果供氧充足,小颗粒将降解的更快一些。实验证明将堆肥物质加以粉碎,可以将降解率提高2倍,科学家提出一个推荐的粒径值为1.3-7.6毫米,这个区间的下限适用于通风或连续翻堆的堆肥系统,上限为静态堆垛或其他静态通风堆肥系统。,7.6 温度,不同的微生物都有各自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微生物才可正常发挥作用。在一定限度内,温度每升高10,这些生化反应速率相应会增加2倍左右。然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限制堆肥进程。 适宜的堆肥温度在40-60之间,堆肥堆应该在最小的40运行状态下保持5天,在此期间温度要至少持续4个小时超过55。 大多数种类的微生物有机体不能在60-65存活,所以堆肥管理者要求在堆肥系统开始超过此温度的时候,翻堆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