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凉州词》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89110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塞》《凉州词》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出塞》《凉州词》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出塞》《凉州词》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出塞》《凉州词》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出塞》《凉州词》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塞》《凉州词》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塞》《凉州词》 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沙卷西风,零落成荒芜。 多年征战归,惶恐在梦中。 出塞.感怀,导入,古诗二首出塞 王昌龄,教学重难点: 边塞诗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出 塞,去戍守边疆要塞,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穷以农耕为生,30岁中进士,后被贬岭南(今广东一带)开元末返长安,授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尉。安史之乱,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被称为 “七绝圣

2、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代表作出塞、从军行七首、闺怨。,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hun),(jio),(jing),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hun),(jio),(jing),1、但使: 2、龙城: 3、不教: 4、胡马: 5、度: 6、阴山:,只要。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不让。 指胡人的军队。 越过。 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多音字,还,Hun(归还),Hi(还有),塞,Si(塞子、瓶塞),S(堵塞

3、),Si(边塞),教,Jio(教书),Jio(教育、教导),将,Jing(将士),Jing(将军),诗句赏析,翻译:还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征战万里的征人还没有回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现义”暗示战争从未歇停。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与内地相隔很远。(古时数量词一般为虚词表示多或少的意思这里表示相隔远)“人未还”战争给人带来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修辞手法: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汉语

4、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翻译: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领。,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总结主旨:,这首诗通

5、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击匈奴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表达了希望朝廷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解题,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是流行于盛唐的一种曲调名,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他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6、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掌握词义:,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

7、,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云万仞山,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

8、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 在本诗中相当于“一座”,在词采上“一片”比“一座”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孤城: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孤城”

9、意象的引入,为后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了铺垫。,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誓死捍卫断臂山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长安陌上无穷树,

10、惟有垂柳管别离。 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 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春城洛城笛,古诗今译,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主题思想,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河上游、生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笛吹奏折柳曲,不免产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扩展延伸,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试一试: 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