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课件(MPA)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89102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学》课件(MPA)(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绪论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管理教育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我国土地管理的历史发展 土地政策 土地权籍管理 土地规划管理 耕地保护管理 土地征收与储备管理 土地供应管理 土地市场管理,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的涵义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 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的涵义 自然的产物,在人类利用中产生经济结果 既是资源,又是资产; 虽以实物形态存在,又依赖于产权 与土壤、

2、国土和土地资源的区别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省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可以搬动,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的涵义 与土壤、国土和土地资源的区别 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就国土资源而言,它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的涵义 土地管理中准确界定土地概念的重要性 土地概念的空间范围。 土地的四至范围

3、和上下空间 土地概念的产权界定。 产权类型、归属、期限等 土地概念的时间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土地资源条件、产权、利用状况都会变化 土地概念的利用属性。 用途管制制度、征地、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土地作为不动产,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又包括寓于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押权等)。因此,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二、土地的两重性 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4、,对土地的耕作、对土壤地力的培育,都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交通用地、城市建设用的建筑场地等,都是以劳动资料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 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生产者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等。 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社会经济属性是进行地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出发点。,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三、土地的功能 负载功能 没有土地,万物无容身之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养育功能 土地具有肥力、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 仓储功能 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料、能

5、源资源、建材资源。 提供景观的功能 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悬崖幽谷、奇峰怪石、清泉溶洞 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土地的资产性。,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四、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具有上述功能,因而成为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 正如威廉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五、土地的基本特征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六、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土地总面积为

6、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 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山地、高原、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69%,平原、盆地占31%。 地区分布不平衡 平原、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地、高原主要集中在西部。 难以利用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潜力不足 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约占三分之一。 水土资源不平衡 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为世界的四分之一;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占总水量的82.3%,但该地区耕地仅为36%。,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人地关系泛指人

7、与自然的关系。其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两重性,人地关系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属性加以理解。 首先,人地关系反映为人类对土地直接的利用和消费,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对粮食、蔬菜、矿产等产品以及对承载、景观、气候等服务的需求;直接的人地关系 其次,由于土地稀缺性,在不同个人之间产生分配、交换等经济关系,此类关系中,看重的是将土地作为资产所产生的各类权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由人与地的利用关系所衍生出来的;间接的人地关系。,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基本层次上,人地关系可称为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

8、系(人口密度) 人地关系的中间层次,是人口与资源(广义资源)、人口与食物关系层次上的人地关系(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人地关系的综合层次,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关系。,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弹性。 总之,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9、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人口猛增、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管理,一、管理与行政管理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通常将某一社会组织、团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或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行为称之为管理。,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管理,一、管理与行政管理 行政,左传“行其政事”、“行其政令”

10、行政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客体:依法管理的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 核心:进行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高绩效 狭义的行政管理:从三权分立角度,指除立法、司法系统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管理活动。 广义的行政管理: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是一种与政治分离的、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管理,二、土地管理的涵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

11、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管理,土地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管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土地管理的特性与原则,土地管理的特性 土地管理的自然性 土地的开发和

12、利用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延续性,适度开发,可以持续利用;反之,过度和掠夺开发,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必须考虑土地自然属性,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的经济性 一方面,土地是生产要素之一,在农业、工业及商业经营中,都最求最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土地作为资产,所有权、使用权都体现了其资产价值。要遵循经济规律进行管理。 土地管理的社会性 土地为整个人类的资源,而土地利用过程通常是个别的经济行为,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土地管理的特性与原则,土地管理的原则 依法管理 土地管理法(2004) 统一管理 节约集约 效率与公平 生态、社会与经济统一 公众参与,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土地? 土

13、地资源与土地资产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如何实现对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管理?,第二章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管理教育 第一节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土地管理学的产生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剧增、耕地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如何保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 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和发展对它的指导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明代的鱼鳞图册 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 国民党统治时期 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第二章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管理教育 第一节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以国家对土地事务的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政府如何用最合适、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土地行政管

14、理工作的科学。 具体地讲,是运用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资源学、土壤学、生态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研究国家机关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管理国家城乡土地事务的各项活动,研究土地行政管理的规律和行政调控的方法、手段,探索并不断完善国家的土地管理体制,提出能有效地执行国家的土地法规和政策的最优方案和措施的科学。,第二章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管理教育 第一节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第二章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管理教育 第二节 土地管理教育,一、土地管理教育概述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知识体系,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

15、一节 资源科学理论,一、资源与资源科学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等 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多次加工形成的生产、生活资料、资本等实物和非实物资源。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人与资源的这对矛盾中,人总是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资源科学理论,二、资源的特性 空间上的共生性与整体性 分布的地域性 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 利用的多宜性 资源系统的全球性,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制度理论,一、制度的概念 (康芒斯)制度是 “限制、解放和扩张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即制度

16、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里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制度理论,二、制度的功能与变迁 保障功能和激励功能。 降低交易成本 为经济提供服务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提供激励机制 提供保障功能,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制度理论,二、制度的功能与变迁 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制度需求 制度供给 制度变迁的方式 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制度理论,三、土地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广义概念 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主要有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制度,即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制度内容。 狭义概念 指约束人们土地经济关系的规则集合,是关于人们之间围绕土地所有、利用、收益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制度,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土地经济关系。,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