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88924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精品 苏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苏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自我测评(共100分)一、语言运用(1-5题各2分,6、7题各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颠簸b 啮噬ni 偷觑q 一瞥pi 战战兢兢jngB摭拾zh 濡染r 阜盛f 攒蹙chun 酒阑灯灺xiC啜饮chu 追溯s 泥淖no 攫取ju 余音袅袅nioD绮丽q 按捺ni 蜿蜒wn 蓊郁wng 妄自菲薄fi答案:C(A颠簸b 偷觑q B摭拾zh攒蹙cun D按捺n 妄自菲薄fi)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于)B 居是州,恒惴栗(一直) 缘染溪,斫榛莽(沿着)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

2、释经书的著作)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D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亮)答案:B(恒:经常,常常) 3、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答案:A(箕是名作状,其它三句为名作动)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挟飞仙以遨游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C(C项都表修饰关系,A项分别解作“这些

3、”和“的”,B项分别解作兼词“于之”和语助词,D项分别解作“而”和“用来”)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 B C D 答:D6、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人一离开乡土, 。参考仿句: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晴空的飘云,暗夜的流星,涌流的江水,为爱高唱的游子

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无土的种子,残线的风筝,折翼的天使,思念故渊的池鱼。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树叶(感激地) (排比) 阳光(谦逊地) (比喻)答案:树叶(感激地 ):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彩。 阳光(谦逊地 ):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 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8-10题各2分,11题4分)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5、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亭,商贾相与歌与市,农夫相与尽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

6、雨之赐也。其又有可忘耶?既已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日三雨,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为亭!”注:扶风:凤翔府的古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 忭(bin):快乐。襦(r):短衣、短袄。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以雨名,志喜也 志:表示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整修C、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占:占卜D、使天而雨珠 使:假如答案:选A 志,记、记载、纪念。9、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民方以为忧 以为凡是州之

7、山水有异态者 B、以属客而告之 举匏尊以相属C、引流种树 引觞满酌D、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选B 劝酒。A项前“以为”,把作为,两个词,后“以为”,认为;C项前“引”疏导,后“引”举、拿;D项前“一”,一样,后“一”作形容词专一。10、对喜雨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恰逢甘雨等,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B、 本文以“喜”字贯穿全篇。以“喜”字开头,又以“喜”字结尾,前呼后应,结构严谨。C、 文章虽篇幅短小,但笔法多姿。集记叙、抒情、对话、歌咏等多种写作方法于一体,在轻巧的行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D

8、、 本文没有点明题旨的议论,写的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答案:选D。11、翻译下面2个句子。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答案: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官吏相互同乐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译文】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记述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

9、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又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

10、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当做米饭。如今一雨三日,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不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自己以名我亭。(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 ,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维新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

11、的渴望成了永远的渴望。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我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3年前,来美国工作后,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但随着时光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瓦尔登湖也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今年6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圆许久以前的梦,也是想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

12、放松的时间来冥想生命。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以平静。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他们也许就不会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哲人说,主动离开世界的人,大都在精神上不堪生活的重负,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150年前,28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所有的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费:造屋用去29元1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推算下去,

13、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6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多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是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不错的年收入,存款日益增多,但拥有这一切并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我每天仍不停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一样简单生活在当下。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这样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