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889160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羊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2、教学活动设计: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外流河,勾画出内、外流区的界线。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运用地图查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手填

2、绘地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为学生运用地图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特征做好铺垫。为了区别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我用树叶的叶脉做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树叶,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学生对学习资料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活动2:分组探讨内、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角色扮演内、外流区河流。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教材当中和师生共同准备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方法。活动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外流区内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资

3、料的分析能力。通过南、北方河流特征,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基本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并能提出保护和改善的措施。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

4、的环境的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三)、教学难点: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2、学生收集资料;3、多媒体课件制作;4、补充课程资源。(六)、【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众多的河湖】1、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用歌曲长江之歌烘托课堂气氛,展开祖国地图,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听到这激昂的乐曲,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条条动脉和一颗颗明珠,你们会想到什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资料导入:大屏幕展示资料,学生阅读资料。教师提出问题:“从

5、资料当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自己得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结论,并举例说出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2、探究新课:(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过渡:“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在哪儿呢?”教师在教学挂图上示范,教给学生在地图上勾画河流和湖泊的方法。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地图,互相交流,评选出绘得最好的、最科学的地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2)、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教师提出问题:长江和长江流域是一回事吗?学生观察课前收

6、集到的树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生物知识,找出树叶叶脉和流域、水系的共同点,理解流域、水系的概念。(3)、小反馈:学生根据内、外流区的特征区别内流湖和外流湖,巩固所学的内、外流区的知识。(4)、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过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各有什么特征呢?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学生运用资料分组讨论内、外流

7、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学生分角色扮演内流区河流和外流区河流,分别讲述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交流讨论成果。(5)、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料:、东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表;、西江、黄河的流量曲线图。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个图表,从中能发现什么地理问题,找到什么地理规律,并分析这个规律与什么有关。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自

8、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用生活实例说明河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例如:近期重庆万州区的洪水灾害、北方河流冬、春季枯水给北方地区带来的旱灾等。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这种特点,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6)、京杭运河:教师展示京杭运河图。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介绍京杭运河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7)、家乡的河:师生交流:共同欣赏阜新细河美景,学生描述细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给阜新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爱我家乡、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意识。3、课内小结: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4、课内反馈:智力大比拼1、辩别真伪:()、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长的

9、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的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季风区内。( 3 )、内流河沿途多沙漠、戈壁,所以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流。( 4 )、黑龙江冬季没有结冰现象。2 、选对朋友:()、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是:()、塔里木河、长江、黄河、淮河()、下列河湖中全部属于外流区的是:()、黑龙江青海湖辽河、辽河长江珠江、弱水塔里木河青海湖、淮河珠江塔里木河阜新地区水系图3、观察阜新地区水系图回答:()、阜新地区主要有哪些河流?()、细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4、资料分析:资料:辽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千百年来,辽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当今重要的东北工农业基地,成为科尔沁草

10、原及辽东半岛的母亲河。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辽河河水连年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辽河已成“沙河”,过去牧草繁茂的草场已经被风沙吞噬,生态严重恶化。资料:年以来,辽河流域遇到了持续干旱,降水量偏少,径流量明显减少,出现了连续枯水年,造成河水干枯。资料:造成辽河断流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辽河中上游截流工程过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透支”。读资料,试分析:()、造成辽河水干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辽河水干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在开发利用河流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1、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

11、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2、结合活动题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3、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4、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5、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

12、的感性认识。6、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7、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8、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

13、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9、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第三课时【长江的开发】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2、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3、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

14、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4、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5、讨论解答此题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6、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通过学生阅读“平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

15、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7、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主要河湖及分布、长江、黄河概况,以及对人类的作用都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巩固练习说出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水电站。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1、外流区与内流区2、河湖名称及分布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概况2、地上河成因3、黄河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