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88592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39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十二五”规划 规划 浏阳市信息中心 二一年七月 1 目 录 一、一、 “十一五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回顾信息化发展回顾2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二、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二、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8 三、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三、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3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四、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任务

2、与重点项目建设四、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任务与重点项目建设23 (一)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发展重点及项目规划建设 (一)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发展重点及项目规划建设 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步骤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步骤35 (一)总体部署 (二)分段安排 (三)远景规划 (一)总体部署 (二)分段安排 (三)远景规划 六、 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六、 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39 2 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 规划 (修订稿) (修订稿) “十二五”是浏阳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区域信 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五年,是实现信息化跨越

3、发展的 新阶段。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有效推动全市信息化工作,促进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制订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市电信事业发展较快,网络规模不断增大,已建成基本覆 盖城乡的数字干线传输网。光缆长度达 5000 公里,形成数万公 里的光芯传输模式。目前,全市 100%的乡镇通电信光缆,光缆 网络覆盖到各个乡镇并延伸到绝大部分村组。 全市 100%的乡镇、 行政村通电话。电信宽带传输光缆干线长 45000

4、公里,数据通信 网容量达到 80000 端口。光纤宽带 IP 网已覆盖到了全市,现有 宽带用户 45000 多户;C 网基站 196 个,发展移动用户 9 万户, 3G 无线宽带用户 1 万户。 移动通讯发展增速,目前传输线路达 2700 公里,传输管网 已经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城区铺设大芯数光缆达 30 3 多公里,交接箱 8 个。数据宽带网已初具雏形,基本实现城区覆 盖。3G 网络已经基站覆盖城区,城区路面覆盖已达 100%。 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进一步完善, 连接长沙并延伸到各乡镇光 缆线路已基本架通,光缆线路达 1200 公里。浏阳国安数据通信 网容量达到 500M 端口,发展数据

5、通信用户 3241 户。网络传输 电视节目 106 套以上,主城区数字电视工程有效覆盖率达到 70%,传输 70 余套高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和 6 套数据广播节目, 数字电视用户已发展到4.7万户。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2.8万户, 入户率为 37.1 %,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3.93% 和 92.36%。到目前为止,建成了覆盖全市 37 个乡镇、办事处和 200 多个行政村的高速、宽带、安全的 HFC 综合信息网。无线 数字电视信号已覆盖全市面积的 65。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进展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已开发党政办公、宏观经 济、农技农情、医疗、教育、城市管

6、理、财政、税务、安监、花 炮等信息应用系统 20 多个。政府各部门基本建成了内部局域网 并进行了数据信息的传递交换。 企业大部分建成内部局域网并开 始了数据信息传递和网上经营。同时,信息化手段、信息资源开 发利用渗透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方方面面,为公共服务提供助力。 “平安浏阳”电子监控系统建设顺利。现已投资 2800 多万 元,大力加强平安浏阳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其中治安电 子监控建设 611 个点,安全生产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878 个点。为 4 进一步加快对安全生产的监管,2010 年 3 月,下发了关于加 快安全生产电子监管系统建设的通知 (浏安监发201015 号) , 并将 201

7、0 年 3000 个监控点的任务分至 31 个乡镇、街道。 (3)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 2009 年,全市信息产业经营收入为 5.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8%。 拥有移动电话用户 48.93 万户, 本地电话用户 18.99 万户, 住宅电话用户 15.22 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 13.3 万户。全市发 展国际互联网站 218 家,其中企业建立网站 72 家。以广电、电 信、移动、联通为主体的电子传输业和电子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 服务的企业群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如苹 果、诺基亚、三星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还与国内最大 的 IT 数据外包服务商万国数据有限公司、国家重

8、点扶持的 CPU 国产项目北大中国芯就在我市投资建设达成了基本意向。 (4)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电合一”农业信息项目 建设进展顺利, 较完善地建成了以电视节目制作、 电话语音咨询、 电脑网络服务系统为主的“浏阳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 立了浏阳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并以此为中心组成了县、 乡、 村、 组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目前, 90%的村都建立了电脑室, 332 个行政村设立“农业综合信息窗”。完成了“浏阳农业信息网” 、 “农业手机短信信息资讯”、“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农村信 息服务站”等多个应用系统的建设。 5 卫生医疗信息

9、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 2008 年起市内所有 定点医疗机构都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并与市合管中心实行联 网;开发和建立了新农合在线监审平台,实现了网络在线智能化 审核和适时监管;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 了市、乡(镇)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实现了市、乡(镇)两 级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的网络直报。顺利与国家计划免疫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了对接。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新的突破。目前,花炮、竹木制品等生产 型企业普遍采用 CAD、CAM 等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100 多家重点骨干企业都编制了信息化改造规划, 积极采用企业资源 管理系统(ERP)、信

10、息管理系统(MIS)和企业内部网络。全 市现有外贸出口备案登记企业280家, 其中花炮出口企业180家, 已全部与互联网联网,最大网上成交量达 300 万美元。生物医药 产业园、 制造产业园、 工业新城的重点企业在设计、 生产、 管理、 销售等环节已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大部分企业已通过网络实现销售和获取 订单,并普遍应用物资购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系统;财政、税务、社保等系统与国家、省级主管部门联接建立 了专业传输网,金财、金审、金盾、金保、金质等重点信息工程 也在稳步实施中。做好省级大集中征管软件上线工作,积极推行 网上申报缴税和 POS 机刷卡纳税。 部门信

11、息化建设硕果累累, 城市综合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发 6 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交通、城市管理等领 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的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初 步搭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 (5)电子政务稳步展开 全市电子政务工程稳步推进, 逐步建成全市综合性电子政务 办公平台。行政中心范围内内网平台全部开通,与省、长沙市内 网平台完成对接。建立起较成熟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市政府政 务服务中心的集中式网络化办公方便了企业和市民办事。 电子政 府在线服务平台深入推进, 选择一批关系民生和社会关注的行政 许可项目纳入网上在线办理工作范围, 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和办事的透明度。至 2

12、009 年底,全市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 已达 100%。同时,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乡镇外 网平台交换机安装工作全部到位,开通了 100M 光纤。全市 37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园区与行政中心对接工作全部完成。 (6)信息化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加强 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实施网上监控,采取技术手段屏蔽 有害信息及网站,封堵反动信息的 IP 地址,过滤含色情等关键 词的各种网页、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信息。加强了加密设备 的配备, 杜绝不良信息的侵入, 保障网络安全。 安装了 “深信服” 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对全市政务外网进行上网行为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

13、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缺乏统一规划、设计, 7 部门行业分割依然存在。现有设施综合利用率不高,以电子政务 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化手段在公共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应用还欠深 入,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等一系列互动功能,以及信息系统间信 息资源共享程度需进一步增强; (2)信息化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及融资 渠道单一,未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致使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不强;政府对信息 化建设的协调管理力度亟待加强, 管理体制及发展的激励政策需 进一步完善; (3)信息化人才缺乏,尤其是懂业务、会管理的高层次信息 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利

14、用,人力资 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4)信息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产业规模仍旧不大。电子信息 产业仅占全市 GDP 总量的 1.55%,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缺乏 显著的产业优势;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还欠丰富,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和、与城市化结合度还不够高; (5) 检测意识相对淡薄, 忽视了测试技术的作用。 长期以来, 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检测意识淡薄的问题,由于开发、生产过程 中缺乏对产品的高精度定量、 定性分析导致了系统质量的普遍低 下或是不能真正反映产品的实际价值。 二、“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浏阳的大发展离不开世界信息技术的大环境, 离不开国家及 8 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在信息化

15、建设中,要认清信息化发展 面临的新形势,掌握新动向,密切关注国内外信息新技术的发展 趋势、国家宏观战略政策的变化给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 浏阳市发展定位,充分加以利用,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 (1)全球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当代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着全球经济与社 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信息资 源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贡献更加突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共同选 择。“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更 加深刻。 广泛应用、 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 及,加剧了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 衡现象日趋严重;信息化必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 (2)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大调整战略性升级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严重衰退, 对全 球性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经历萎缩 后必然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金融危机后,绿色经济、循环经 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受到各国的青睐。 发达国家提出了以重振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