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意识流文学PPT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0MB
约71页
文档ID:147878818
意识流文学PPT_第1页
1/71

1,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 乔伊斯与尤利西斯,2,一、意识流文学概述,一、意识流文学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国文坛上,一批作家不约而同地将创作视角由面向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并采用悖逆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常人视线不及的精神领域人们称这类创作为文学意识流3,什么是意识流 p123,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4,,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 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5,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直流”; 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6,威廉詹姆斯(18421901) 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7,三、“意识流”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现代主义一个小说流派; (二)指一种小说文体; (三)指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8,四、基本特征,作家自觉退出小说; 故事性、情节淡化; 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9,五、作家和作品 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10,爱尔兰作家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1,伍尔芙(18821941) 丰富的精神世界 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 41年投河自尽英国著名小说家 维吉尼亚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到灯塔去,12,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小说写的是小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家族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人生就是由白痴所讲的故事13,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14,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不世出”的小说家 “不世出”的小说,法国作家莫洛亚为追忆似水年华作序:“对于一九年到一九五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 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 ”,15,普鲁斯特人生轨迹,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

虽说不是废人,但年纪轻轻就成为病人,每年有一定时间必须闭门谢客这种隐居有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 从青年时代起,出入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由于他聪慧俊秀,深得沙龙中贵妇人们的欢心,在少女们身旁过安闲日子,积累了丰富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受,并萌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意愿16,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 1907-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1907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追忆似水年华,1908年开始动笔,到1922年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17,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引起了希尔贝特的反感,使其不愿意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18,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年的普鲁斯特见到他时,她已是一个少妇盖尔芒特夫人成了普鲁斯特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漫长而芬芳19,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

回到巴黎,他们陆陆续续地交往着,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 后来因为要争取自由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因意外而离世20,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 第二部在少女们身边 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 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部女囚 第六部女逃亡者 第七部重现的时光,21,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温和地讽刺了法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 这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是“我”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内心经历的记录; 回忆主题22,(一)回忆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回忆”这一心理机制的小说回忆”构成了“追寻失去的时间”的真正题旨 “回忆”是普鲁斯特的恒常的生命形式; 也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形式和艺术主题23,1、 回忆:作者的生活形式,严重的哮喘病 敏感的性格 “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24,2、 回忆:小说的艺术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1)它描述了小说叙述者“我”一段时间里恒常的生活情形 (2)确立了一个叙述起点,然后开始回忆 (奠定了“回忆”的主题),25,(二)回忆的特点,回忆的一种形式:无意记忆 过去的记忆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突然一下子被唤醒的,而唤醒记忆的契机往往是偶然的26,阅读小玛德莱娜点心细节,过去的记忆是附着在“记忆之物”上面的,27,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时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象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28,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

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时感觉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该到此为止了,饮茶的功效看来每况愈下显然我所追求的真实并不在于茶水之中,而在于我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但并不认识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复几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减弱我无法说清这种感觉究竟证明什么,但是我只求能够让它再次出现,原封不动地供我受用,使我最终彻悟我放下茶杯,转向我的内心只有我的心才能发现事实真相可是如何寻找?我毫无把握,总觉得心力不逮;这颗心既是探索者,又是它应该探索的场地,而它使尽全身解数都将无济于事29,“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了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某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

30,,为什么一块点心会产生如此震撼? 记忆只能在无意中被现实的感受和事物唤醒,小玛德莱娜正是唤醒了我当年吃这种点心的记忆,往昔的记忆就伴随着这块点心得以复活,而失去的时间便借助这种“无意的记忆”的方式获得重现31,,小说这样描写点心带来的奇迹: “但是气味和滋味却会在行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32,,经常听人说,哪个茶哪个茶真好喝,虽然后来证明那个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但彼情彼地彼时已经牢牢地融进了那杯茶,记忆中的味道已经不仅仅是茶的味道,而是往事的味道,33,(三)记忆的神话,主题句可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时间 回忆成为普鲁斯特把握过去的方式 靠回忆真能寻找到失去的时间吗?显然回忆中捕捉到的过去都是心理幻象 可是我们现代人越来越没有时间回忆 普鲁斯特最终启示我们的是:记忆可能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类尽管可能一无所有,至少还拥有记忆34,,记忆是最后的希望和归宿 福克纳野棕榈结尾: 女人因流产失败死去,男人仍在监狱,被判刑十年;有人给他的囚室里带来一粒白药片,毒药;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唯一能延长他所爱女人的生命的办法便是把她保留在记忆之中。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那么所有的记忆都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35,艺术特色,独特的叙事视角; 内容跨越了巨大的时空; 遵循心理真实的原则; 文体风格精致优雅36,2、詹姆斯乔伊斯,3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2)代表作品都柏林人(1914)、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尤利西斯(1922);为芬尼根守灵(1939)等38,“只能被重读的小说”,“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一部结束了所有小说的小说 “晦涩难懂到可怕的程度 晦涩的原因:1、文体;2、意识流的风格和技巧;3、作者故意设置障碍和迷津;4、无穷的典故39,尤利西斯 斯蒂芬代达罗斯; 布鲁姆; 莫莉;,40,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 寻找失落的家园 20世纪的奥德修布鲁姆 意识流回忆、幻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41,神话原型结构,奥德赛 1、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求婚者纠缠奥德修斯的妻子潘奈洛佩,儿子忒勒外出寻父; 2、奥德修斯十年历险漂泊; 3、奥德修斯回家团聚尤利西斯 第一到第三章,斯蒂芬的行动和意识; 第四到第十五章,中心人物是布鲁姆; 第十六到十八章,十六章写布鲁姆和斯蒂芬来到一家咖啡馆,十七章布鲁姆吧斯蒂芬带回家,十八章通篇是莫莉的意识流。

42,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 二、采用了奥德赛的结构; 三、遵循了奥德赛的情节和场景描写43,1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瞧瞧你自己,”他说,“你这丑陋的大诗人!” 斯蒂芬弯下身去照了照举在眼前的镜子镜面上有一道弯曲的裂纹,映在镜中的脸被劈成了两半头发倒竖着穆利根和旁人眼里的我就是这样的是谁为我挑选了这么一张脸?像是一只央求别人为它捉跳蚤的小狗它也在这么央求我44,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表达思想和心理活动,读者看到的是最原初的、不加整理的、没有修饰和控制的意识活动45,尤利西斯,莫莉的一段内心独白长达四五十页,全无标点,以此表明她的意识流动的连续性46,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自由联想,几点过一刻啦 可真不是时候/ 我猜想在中国 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嗒咔嗒咔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他们设计的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龙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47,几点过一刻啦 可真不是时候(这两句写什么地方的钟声提醒莫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猜想在中国 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她的思绪跑到了中国,但任然与时间的意识相关)喏 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从中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