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7866519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6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论》(原文)毛泽东(2020年10月整理).ppt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九三七年七月)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 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 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 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 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 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 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 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 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

2、主 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 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 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 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 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 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 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1,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

3、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 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 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 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 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 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 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

4、斗争,给予人的 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 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 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 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 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 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 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 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

5、候,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2,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 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 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 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 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 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 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 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 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 也不

6、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 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 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 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 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 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 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 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 看一看认识的

7、发展过程就会明了的。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 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4,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 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 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 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 段。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 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 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 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

8、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 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 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 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 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 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合乎论理的 结论来。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 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资 料,加上他们

9、“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 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话,那末(即 那么)他们就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 成功的。”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5,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 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 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到达 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 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

10、的东西,论理 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 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 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辨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 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期,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 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辨证地指出 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 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 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 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

11、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 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 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 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 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 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6,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 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 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的

12、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 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 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 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 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 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 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 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 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 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 经

13、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 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 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 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 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 程,不是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 “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 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 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7,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14、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 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 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 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 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 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 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 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 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 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

15、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 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 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 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 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 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为了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 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下面再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 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 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 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

16、”。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8,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 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 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 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 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 的阶级”。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 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 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并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 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 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 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 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例如我们过去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 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 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战是打得很多的。然而由于这些经验(胜 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 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